我們為何需要珠寶?

引言

最近,小編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珠寶這東西又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住、不能用,幾乎沒有任何實用價值,為什麼還有如此高昂的價格,引得那麼多人趨之如騖。這樣的觀點小編自然無法苟同,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珠寶到底有沒有價值?

價值需求是多元化的

我們為何需要珠寶?

誠然,珠寶這東西真的沒有太顯性的實用價值,作為一種現狀的真實描述,這句話我十分認同。然而,這句話卻有一個非常常見的謬誤,既:實用價值=價值。

說起價值來,通常我們的定義是這樣的:價值,是人類用於衡量達成精神共識所耗費的物質資源的尺度標準。那麼既然是人類定的標準,我們談珠寶的價值也必然先從人說起。

其實我們身邊真的很少有這麼一樣單純擁有實用價值的物品。如果非要貫徹實用價值才是這真正的價值這種思想,那麼我們一定會對當今社會產生一連串的疑問:

·手機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種類?

·汽車為什麼有那麼多型號?

·房子為什麼有那麼多種戶型?

·你們為什麼要裝修?

·服裝鞋帽為什麼要有那麼多款式?

·為什麼有甜粽子黨和鹹粽子黨之爭?

等等等等,說也說不完,問也問不完。如果這些差異化都消失了,所用東西全都只是滿足基本使用需求的樣子,那我們應處在一個多麼節約和有效率的世界啊。

可是現實是如此麼?誰都知道不是的,我們生活中幾乎大部分物品都摻雜著非實用的元素,而我們也經常在為這些非實用元素買單。很多時候正是這些非實用元素豐富著我們所見到的產品,也在豐富著人類社會的文明。

我們為何需要珠寶?

假如我們去除了多元化,人人都是黑客帝國裡的史密斯,都住在一樣的房子(格子)裡,用著一樣的手機、電腦、汽車,穿著一樣的衣服。我相信沒有人會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吧。

差異化需求到底來自哪裡

上面提到,人類喜歡在不同領域追求個性、力圖與他人區分開。而這種追求個性、差異化的心理需求,甚至也不是現在人類物質極大豐富後的產物。

我們為何需要珠寶?

距今13萬年前尼安特人的遺蹟中發現的首飾

我們為何需要珠寶?

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首飾

是距今一萬八千年前

山頂洞人遺蹟裡發現的貝殼、石珠子、獸牙

大家都知道,對原始人來說,能吃飽、能有個安全的住所、能有更強力的武器才是第一需求。可是在遠古的惡劣環境下,他們還是會費精力給這些東西打孔然後戴在身上,對於那個肯定吃不飽的時代,怎麼也不能說這事是“吃飽了撐得”才幹出來事的吧。

人畢竟是一種有社會行為的生物,擁有社會行為則必定擁有分工、協作、等級這幾個屬性。然而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得極其複雜,在人類的進化過程當中,螞蟻那種依靠身體功能來區分社會地位的方式並沒有被採用,而像雄性獅子的鬃毛這類從身體上直接長出來的地位象徵,也不符合人類高級動物的身份。

所以為了標明自身的身份、等級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外在的符號,而珠寶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為何需要珠寶

我們為何需要珠寶?

俄羅斯國家珍寶——大皇冠

作為俄國皇帝加冕冠使用


要知道很多珠寶在歷史上是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只有特權階級才可以佩戴的,甚至是象徵著王權或者神權的。這裡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這些規定也僅僅存在於生產力不高,人們對寶石性質、相關地質知識瞭解不多以及商業不如當今花樣繁多的古代社會。

的確,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特權階級已經沒有那麼多特權了,階級不如古代那麼明顯了,它變得更復雜更細分;隨著知識與技術的發展,人們也不再是在河溝子碰運氣摸石頭來尋找寶石了;隨著商業的發展,更多人都可以接觸到珠寶了。珠寶象徵社會地位的作用開始淡化,更多人可以接觸到大自然所饋贈的美麗。

然而現在就要否定珠寶在社會中的價值,實在為時過早。因為我們現在的人類社會差異仍然存在,而這些差異一天不消除則我們就仍然需要相互區分。

其實,拋開這些頗具哲學也意味的闡述,一件適當的珠寶首飾帶來的可能是朋友間的談資、他人的認同和羨慕、美好的祝願與回憶等等,雖然這些效應不能轉化為金錢,但毫無疑問,這些效應並不是毫無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