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前坑李氏祖祠

前坑李氏,隸屬泉州市惠安縣塗寨鎮瑞東村前坑自然村(古屬泉郡惠邑二十九都蔡宅鋪前坑)。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古惠安廿九都地圖

淵源

先祖溯源自泉州府惠安縣卅一都(又三十都)黃坑鋪小岞后里後厝,系“沙堤始祖”南宋高宗時期籤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端明殿學士(左丞相)李文會之後裔。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李文會府宅(內)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李文會塑像

沙堤傳芳

隴西衍派,沙堤傳芳,源於“文會公”宋紹興十四年(1144)回鄉省親竭祖“司沿海築沙堤迎之”,為勉勵後世,賦詩曰:“龍樓鳳閣九重城,新築沙堤宰相行,我貴我榮君莫羨,二十年前一書生。”並親題“沙堤”兩字,族人以此為榮,遂以“沙堤傳芳”作為李氏丁號,世代相襲。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沙堤世裔

遷徙

明初洪武廿二年(即1389年),由於歷史原因,惠安小岞后里(後厝)李姓族人二兄弟遷徒前坑為“沙堤”支派。自明肇基於今已逾六百載,繁衍生息,沙堤李氏已成為前坑全村單姓“李”,人口增至1500多人(含海內外)。敬奉境主公【康王爺】分靈之日為八月十二日【誕辰紀念日】,傳說為外地竭火來鎮境。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舊)朝瑞宮:供奉先祖【李文會】、境主【康王爺】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沙堤世裔

自從二〇〇四年小岞李氏宗祠(李文會府宅)落成祭祖儀式,恢復了古時“春冬諭祭”活動。二〇〇六年農曆八月初十日,旅居前坑沙堤李氏後裔舉行了回鄉拜謁始祖活動。公元二〇〇九年後厝祖祠全面重建,並於二〇一一年農曆十月二十日舉行晉主(後厝祖祠祔祧晉祿)典禮,前坑李氏宗親也回鄉拜謁並敬賀“承前啟後”牌匾。公元二〇一五年“惠安縣塗寨前坑李氏宗親聯誼分會” 成立,後厝祖祠敬賀“枝葉同根”牌匾。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康王爺信仰

後厝李氏與前坑李氏共同信仰供奉境主【康王爺】,後厝李氏以迎駕康王爺分靈之日(十一月廿六日)定為誕辰之日,前坑李氏以康王爺竭火來鎮境之日(八月十二日)定為誕辰之日,舉行謁祖進香(乞火)儀式。自此香火鼎盛,善男信女闔家幸福,安居樂業。

① 歷史原因:

據文獻及相關族譜記載,文會公後裔分別遷居於溫陵三十二都李墓(文會公墓)和惠安縣二十九都蔡宅鋪文筆山東田頂(封君墓)看守封塋。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備註:

沙堤李氏

先祖遷居小岞后里,歷經宋、元、明、清、民國至共和,後裔子孫繁衍小岞後內①(含螺山)、前內②(前峰、前海、前群)、淨峰(洋邊、後康)、東嶺(含東橋)、塗寨赤埕(前坑、壩內)、螺陽(吳厝)、山霞、泉港山腰、惠安(沙堤支派)、晉江石獅德化(沙堤支派)李氏等地,後遍播閩南(廈、漳、泉)福建各地及上海、廣東、浙江、臺灣、金門一帶,在這數百年間,其後嗣潘衍散聚不一。

註釋:

① 前內三李(前海、前峰、前群)

【城仔內李氏、路墘李氏、(西邊、井透、宅兜、下街)李氏】

②後內(螺山、後內)

【後厝李氏、西頭李氏、下井李氏、西湖八家李氏、東邊李氏、小宗(頂宮後、下宮後、棋盤、九家)李氏】


沙堤李氏先祖墓葬(歷史文獻記載)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小岞李氏開基始祖(李文會先祖)其瑩墓在延壽裡三十一都小岞后里之螺山(俗稱西墓山),墓穴坐醜向未,左砂蓮花山,三山為護,右砂鳳凰拱衛,牛嶼以案,玉帶環腰,有曰:青龍過江。堪輿家稱之為“金蟬脫胚”,也稱“蝸牛脫水”。

《泉州府志》載:宋籤書樞密李文會祖墳在三十一都小岞。

《惠安縣誌》載:宋籤書樞密李文會祖墳在縣東黃坑埔小岞。

《惠安縣誌卷三》載:極東為東溟之水通海外諸夷,宋參知政事李文會祖居於此。

小岞山在淨(峰)山東十里,宋參知政事李文會祖居於此,其墳名“蝸牛上水”者尚存。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李文會先父(封君)因子貴被封一品光祿大夫員外郎。卒後墳葬於惠安縣二十九都蔡宅鋪文筆山東田頂【現為塗寨鎮文峰大宅自然村】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泉州府志》載:“參知政事李文會府宅在小岞山下”。

文會公薨於官,諡靖節,著作有《金剛經注》、《三教通諭》、《中興十要》等,墓葬於惠安縣溫陵裡三十二都二甲虎母山鹿,俗稱“丞相墓”,地名李(內)墓【現為東橋鎮珩海村內墓自然村】

《泉州府志.宋仕績卷52》:李文會墓葬於三十二都二甲虎母山,俗稱“丞相墓”地名叫李墓。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惠安塗寨」前坑李氏支派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