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人太难了,你还敢变老吗?

中国老人有多难?

中国的老人太难了,你还敢变老吗?

难在一:很多年轻子女的思想仍是“老人带娃天经地义”;

中国的老人太难了,你还敢变老吗?

当下很多年轻父母认为,自己要上班赚钱,父母闲着也是闲着,就应该帮带孩子。甚至近几年还流传着“你不给我带娃,我就不给你养老”这样的论调。

虽说一辈人一辈事,老人有权力选择如何度过晚年生活方式。但狠话说到这种份上,那些需要靠子女养老的老人,尽管法律有规定子女养老的义务(儿媳、女婿除外),可他们又怎敢不服从照顾孙辈呢?

难在二:特殊时代限制,大多数老人除了带娃,不知道要干嘛!

中国的老人太难了,你还敢变老吗?

偶尔会在朋友圈看到关于70多岁的老爷爷老太太跑去当模特、开画展、环游世界的信息,每次看到都打从心底里佩服和鼓掌。可是,心里也深深地明白:这是少数人。

稍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目前的大多数60岁以上的老人,是成长在特殊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年轻的时候多为了生存奔波,没有时间和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到了老年后精神世界自然格外贫瘠。

中国的老人太难了,你还敢变老吗?

他们也想精彩,可是认知受限,能力受限,甚至资本也受限。

很多时候,除了带娃,他们也不知道可以干嘛。或许正因如此,很多老人自愿选择带娃,虽然劳累不容易,但也能从中获得价值感。

杭州60岁的刘叔叔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带娃累啊,和儿子儿媳教育理念分歧大,有时也觉得苦,但是你闲着也是闲着,给年轻人带带娃,有事做也能让他们放心上班。看到孙子成长地健健康康,就觉得都值得。

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没有很多选择的老人来说,带娃就是最好的选择。

难在三:娃终究会长大,深层次精神需求易被忽略;

中国的老人太难了,你还敢变老吗?

带娃消磨时间寻求价值,可儿孙终究会长大,这时,谁又能真正注意到这些老人的内心转变?前段时间,杭州79岁老妇人明明家庭优渥,子女孝顺,可她却天天坚持在车站乞讨。

火车站工作人员多次劝说无果后,只能通过广播让乘客别给钱。对此,很多网友都抨击老人“贪心”“消费他人爱心”。然而,她接受采访时却不断地强调“人要自立”“孙子孙女在外读书,要给他们攒点备用钱”。

透过现象看本质,家境优渥的老人乞讨,她更多是在乞讨关注、认同感和爱。

中国的老人太难了,你还敢变老吗?

对此,我很赞同。 子女忙着事业,孙辈忙着学业,老人衣食无忧可却只能等死,难道不是另一种孤独和绝望?这里,并不是说老人乞讨的行为的对的,只是希望大家能对这些“精神空巢”老人多一份谅解。更希望子女们能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多花时间给予陪伴。

难在四:跟不上时代,又太懂事。

朋友在今年年初把68岁的老父亲送回了老家。

中国的老人太难了,你还敢变老吗?

三年前,刚把父亲接到深圳一起居住的时候,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孝顺的。每次回老家探亲,得到的都是一片赞誉。然而,一年前,父亲被诊断出了中度抑郁症。他才知道,原来父亲来到他身边后并不快乐。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懂二维码付款,更不用说使用各种娱乐App。他融不进社区里跳广场舞的大妈和练太极的大爷,他看不懂这个花花世界,更不知如何与其相处。

别人以为他在享清福,只有他知道自己深处牢笼。

中国的老人太难了,你还敢变老吗?

他想念老家一起种庄稼、犁地的老伙计,想念那片从小活到老的土地。

可是他什么都不说,他不希望让儿子为难。

朋友说:如果不是那次带着他去医院,我根本就不会料到,原来自己的所谓孝顺,是来自父亲的成全。忽然便想起马薇薇曾在节目中说过的一句话:

中国老人大多懂事,他们很多时候真心说的话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你这个傻孩子。

一个人,能设身处地意识到父母逐渐被时代抛弃的恐慌和无助,充满耐心地伸手拉他们一把,真是很温暖。

中国的老人太难了,你还敢变老吗?

我想,这或许才应该是新时代里的孝顺。老话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希望每个老人都能被善待和尊重,也希望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遵从内心做选择,找到自己喜欢的度过老年的方式。

如果找不到,希望为人子女的我们都能细心体贴地帮他们一把。

就像我们期待若干年后,孩子能牵着我们的手,慢慢教我们怎样与一个全新的世界联结那样。

中国的老人太难了,你还敢变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