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吳王夫差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放過了勾踐呢

吳越兩國均屬南方諸侯國,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國之間也是經常發生戰爭,心裡其實都想著覆滅對方稱霸整個南方,更何況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還是有著殺父深仇的,那麼為何在夫椒之戰之中擊敗越國,佔據優勢的吳國不趁機一舉消滅越國,反而放了勾踐一馬,為自己埋下了覆滅的惡果呢?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吳王夫差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放過了勾踐呢

雖然是史書上記載說是由於夫差的個人性格原因,目光短淺,好大喜功,聽信讒言等等導致的,但是在戰國時期編撰的《越公其事》這本書當中並沒有提到這點,所以說這種說法是有爭議的,那麼拋開夫差個人的性格或好或壞的這方面,我們來分析下,吳國最終選擇放棄滅亡越國,放過勾踐,還有什麼其它更深遠的考量呢?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吳王夫差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放過了勾踐呢

第一點,在春秋時期,禮儀之風,君子之氣還是很盛行的,很少出現有後世那種一滅國就亡前朝的宗族這種事情的,很多時候會主動賜予一塊封地給戰敗亡國的君主作為養老的封邑,就如同後來勾踐滅吳後也主動想賜予百戶封邑給夫差一般,當然了,這肯定很可能就處在變相的監禁之中了,所以說這種風氣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吳王夫差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放過了勾踐呢

第二點,強行滅越於吳國爭霸大業不利,徒損吳國有生力量,雖然說吳國在夫椒之戰中大敗越國,但自己也不是沒有損失的,畢竟吳越兩國征戰多年,如果越國真的那麼弱小的話,那麼吳國早就滅了越國了,再加上越國雖然戰敗,但是勾踐手上可戰之卒至少還有五千,如果一旦強行滅越,這五千喪師所造成的危害那也是很巨大的。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吳王夫差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放過了勾踐呢

第三點,付出巨大代價滅越,難以對越進行有效統治。在那個時候的越國,其實整個文明程度並不高,而且南方多山川,即使夫差強行滅掉越國,那也只能得到一個空殼子,越人隨時可以往山裡一鑽,組織人馬與吳國打游擊戰,這是越國軍隊最擅長的作戰方式,所以吳國不僅得不到什麼太大的好處,反而還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在統治越國上面,還得隨時面臨越國的反撲。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吳王夫差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放過了勾踐呢

這樣不僅對吳國的國力是一種巨大的負擔,同時也會牽制大量吳國的軍隊留守越國,從近前看是一種弊大於利的一種做法,但是從長遠看的話,那就另當別說了,到底是吳國先把越國給同化,還是越國先把吳國給拖垮?畢竟,即使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對待百越的問題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的,而顯然當時的吳國是沒有後來秦始皇這樣的實力的,六十萬秦軍加上數十萬關中子民。當然了那時候的百越也和此時的越國是有一定差異的,只能從側面反映出,統治越國的難度。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吳王夫差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放過了勾踐呢

所以說,有了以上種種的弊端,加上吳國自身爭霸的需要,使得他根本不能或者說不想抽出這麼多的力量放在越國上面,而收服勾踐的話,就相當於給自己找了一個本地最有聲望最有能力的代理人,既能得到想要的糧食金帛,還能徵用越國軍隊,又能落下仁義的美名(可能當時會有這種想法),又不用自己付出什麼代價,所以這種做法在那時候的吳國看來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吳王夫差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放過了勾踐呢

另外,在吳王夫差眼中,可能會覺得一個戰敗了的,被打殘的越國,隨著吳國對他的不斷索取,加上吳國自身稱霸的不斷強大,兩者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那麼越國對於吳國的威脅也就會越來越小。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吳王夫差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放過了勾踐呢

只是,夫差一心想要稱霸,連後方都顧及不上,而勾踐卻是能臥薪嚐膽,以文種所獻出的七策,富國強兵,導致吳國空虛被越所破,最終夫差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最真實的歷史早已湮沒在浩瀚的時間長河當中了,我們也是隻能基於當時情況來進行推測,到底歷史上真正的導致夫差放過越國以及最終被滅的原因是什麼,還有待歷史學家的進一步研究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