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眥必報伍子胥,爲國盡忠被賜死,吳國滅重點不在預料是現實

歷史都是歌頌賢臣之德,貶低奸臣之偽,很少會有人去在意賢臣的過分之舉,當然如果能逼著賢良的人做出過分的事情那必然就是天理不容的仇恨。恨到可以挖出屍體,用鞭子抽打屍體得以雪恨的做法,要是單單把這樣的行為給人拎出來,問是誰做的,很多人就想到又是那個奸臣昏君幹出的糊塗事,然而今天要說的可不是什麼奸臣昏君。

睚眥必報伍子胥,為國盡忠被賜死,吳國滅重點不在預料是現實

伍子胥一個實實在在的為吳國盡心盡力的大夫,死後還有吳人紀念他的才智謀略而為他建造祠堂,就是這樣一個被人敬仰過的賢臣做出了上面所寫的那樣無法讓人想象的事情。要說起事情的因果,其實還是能讓人稍微理解他的行為。他原本並不是吳國人,而是楚國人,父輩還是楚王手下的重臣子,然而官場那點事我們總能猜到一些,無非又是被奸臣陷害。楚王要伍子胥的父親讓兩個兒子來見他,說是這樣就能放了他。

睚眥必報伍子胥,為國盡忠被賜死,吳國滅重點不在預料是現實

伍子胥覺得這是楚王的陰謀,想讓伍家沒有人可以為再他們父親報仇便不肯去,可伍子胥的哥哥卻不想害了父親,不想讓父親因為自己的緣故被殺害,簡單來說就是良心過不去,就讓伍子胥自己離開,他去見楚王。於是伍子胥的兄長和父親雙雙死在了楚王手上。

睚眥必報伍子胥,為國盡忠被賜死,吳國滅重點不在預料是現實

伍子胥一心報仇,輾轉於各個國家之間,最後終於到了心念的吳國,見了吳王,如果這一切都這麼順利倒也沒什麼可談。楚國和吳國之間打了很多場戰爭,都雙方都沒討到什麼好處,伍子胥憑藉自己的才智助力吳王一步步變得強大,終於攻破了楚國的都城,但是楚國並沒因此滅亡,因為那時候殺伍子胥父兄的楚王已經死了,現在的楚王又逃了,既然不能讓殺了他兒子來報自己的仇恨,伍子胥便想到了去找楚王的墳墓,也就做出上面所說的事情。

睚眥必報伍子胥,為國盡忠被賜死,吳國滅重點不在預料是現實

吳王死後,夫差繼位,攻打了越國,越王投降之後又改去攻別的國家,不聽伍子胥的先把趙滅乾淨的策略,執意要先找齊國的麻煩,伍子胥無法只能聽令出使,覺得吳國要完,就把二子留在了齊國,也就是這一行為被奸臣陷害為反叛之心,後賜劍要他自殺。死前夫差也不知道怎麼算到吳國快要完,要讓人把他的眼睛挖出來看著吳國滅亡,後來吳國還真就完了,說來也是個奇人。總的來說,感覺這個伍子胥有點眥睚必報的意思,可又算起來他受的氣的確也不小能讓人理解,可是像這樣的有賢之士是如此性格反而讓人覺得有點認知錯誤,但是也這才是完整的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