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古錢大珍品種大明通寶

明代以白銀作為法定的流通貨幣,一般交易大數用銀,小數用錢,白銀和銅錢組成了貨幣主體。明代初期曾用鈔不用錢,後改為鈔錢兼用,以紙幣為主,並且有明一代276年曆史只發行一種“大明寶鈔”紙幣。鑄錢經常是一個皇帝鑄一種年號錢(亦有幾代未鑄錢),共有十個皇帝鑄過年號錢。因避諱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錢幣統稱通寶,忌用。大明通寶材質有、兩種,背鑄“戶”、“工”、“帥”等字,也見光背平錢,有的背“帥”在穿上,也有穿右“帥”字。初鑄錢徑26毫米,後鑄錢徑為24毫米至25毫米。大明通寶存世較少。均鑄於明清之際。其中,背工、戶錢是浙東的魯王監國政權於紹興所鑄,都較為少見,相對而言背戶錢比較常見一些。大明通寶背“戶”錢根據背面“戶”字首筆的不同,又分為橫戶和點戶,橫戶較常見。如圖所示就是一枚“橫戶”錢,其直徑24.8毫米。

珍稀古錢大珍品種大明通寶

魯王朱以海乃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孫,魯肅王朱壽鏞的第五子,兄長朱以派以長子承襲王位。崇禎十五年(1642),清兵入塞攻陷兗州,朱以派自縊。崇禎十七年(1644)二月,朱以海繼承魯王之位,但好景不長,次月明朝即覆亡,朱以海只得一路南逃。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即帝位於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權。次年四月,弘光帝命朱以海移駐臺州。五月清軍攻陷南京,弘光政權覆滅。六月潞王朱常淓監國於浙江杭州,但僅數日後便投降清朝。閏六月,浙江一帶抗清鬥爭風起雲湧。在抗清志士的聯合勸進擁立下,朱以海於該月來到紹興監國,魯王監國政權正式建立。1645年十二月,魯王政權頒行《監國魯元年丙戌大統歷》,以1646年為監國魯元年,同月開始於紹興鑄造大明通寶錢,即現多出於紹興一帶地區的大明通寶背“工”“戶”錢。

珍稀古錢大珍品種大明通寶

在魯王政權建立的同時,唐王朱聿鍵也在福州稱帝,建元隆武。兩個政權為爭正統,不肯精誠合作戮力抗清。這也為兩個政權相繼敗亡埋下了伏筆。1646年六月,清兵渡過錢塘江,攻陷紹興,在數日前已離開紹興的朱以海經台州航海逸去,金華、衢州、嚴州等地相繼失陷。朱以海出海後得富平將軍張名振棄地護衛,抵達舟山,但不為守將黃斌卿所接納。時因隆武帝已遇害,失去主上的永勝伯鄭彩入海將朱以海迎入福建。1646年十一月,朱以海來到廈門。業已投清的鄭芝龍讓鄭彩獻朱以海予清廷。鄭彩不願降清而不從,不久便奉朱以海改駐於長垣。1647年正月,朱以海在長垣誓師,吹響了全力進攻收復失地的號角,至1648年三月,取得收復福建三府一州二十七縣的佳績,一時軍威大振。但此時內訌又起,鄭彩想大權獨攬,遂殺害大學士熊汝霖和義興伯鄭遵謙,使軍隊戰力頓減。在清軍三路大軍的進攻下,魯王政權所復地區喪失殆盡。1649年正月,朱以海不得已移駐於閩浙海岸交界地的沙埕。四月,福建盡陷於清。

珍稀古錢大珍品種大明通寶

1649年七月,朱以海再次進入浙江,被張名振迎至健跳所,九月,張名振等殺據舟山之黃斌卿,於是朱以海在次月來到舟山,駐蹕於此,封原隆武朝吏部尚書張肯堂為東閣大學士,重整朝綱,以舟山為復興基地,堅持抗清。1651年七月,從南明降將處盡知舟山虛實的清軍分三路進攻舟山。朱以海分兵抵禦,並與張名振攻吳淞以牽制清軍。九月,舟山在清軍的猛攻下淪陷。張名振與大學士沈宸荃、兵部左侍郎張煌言等人扈從魯王朱以海再次進入閩地依鄭成功,駐於廈門。鄭成功對朱以海開始非常恭敬地以禮相待,後聽信讒言,對其漸漸疏遠。朱以海於是於1653年三月自去監國稱號,魯王監國政權至此結束。

從此,魯王漂泊於島嶼之間,1654年移居南澳。1659年秋,南明永曆帝命魯王仍然監國。但鄭成功不希望如此,遂遷魯王於澎湖居住,但不久後悔,將其迎之金門,供給待遇同原來一樣。1662年,永曆帝殉國。不久鄭成功也病故。海上遺臣仍再想擁立魯王監國,但最終無果。該年十一月,朱以海在臺灣病逝,結束了其流亡漂泊海上的一生。

魯王政權所鑄的大明通寶背“工”“戶”錢,泉界已基本認定紹興為其鑄地,但背“戶”錢也有除紹興以外還有其他鑄地的聲音,鑄期自1645年十二月始,而結束於1651年下半年舟山被清軍攻陷時。對於鑄地為紹興及始鑄時間,筆者基本認同。而對於鑄錢結束時間及鑄地除紹興外還有其他地區,筆者根據史料分析,有不同觀點,認為大明通寶背“戶”錢同時還有背“工”錢乃魯王政權自1645年十二月至紹興淪陷的1646年六月期間在紹興所鑄。理由如下:其一,背“戶”“工”錢存世量較為少見,且多見於紹興一帶,若有多個鑄地及有近6年鑄期的話,就不會存世量較少而多出於紹興了。其二,根據史料,魯王監國於紹興後,封李佔春戶部尚書、張文鬱工部尚書,約半年後,鑄大明通寶,即大明通寶背“戶”“工”錢,“戶”“工”分別代表著戶部、工部鑄造的錢。紹興陷後,魯王入閩駐蹕於長垣後,以林正亨為戶部尚書、沈宸荃為工部尚書。在閩地盡失後,魯王復入浙駐於舟山,以圖再舉,以孫延齡為戶部尚書、朱永祐為工部尚書。魯王政權自紹興失陷後就一直流亡海上,戶、工二部尚書數度易人,如在新的地方重新開爐鼓鑄的話,錢幣的規格制式、材料等就不可能完全一致,我們可看到同樣在戰亂動盪中鑄行的永曆通寶背“工”“戶”等錢,就因為鑄造者、鑄造地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版式,如廣西版、湖南版等。因此,根據常見出地、存世量較少、版式單一等情況綜合分析,筆者認為大明通寶背“戶”及背“工”錢為魯王政權僅於紹興所鑄,鑄期僅為半年左右,即1645年十二月—1646年六月期間。

珍稀古錢大珍品種大明通寶

魯王監國政權建立於浙江一帶抗清鬥爭浪潮高漲之際,雖實力弱小,但敢於抗爭,敢於戰鬥,流亡海上,歷盡艱辛坎坷,仍浴血奮戰,不屈不撓,最終因實力單弱、同室操戈等種種原因以失敗而告終。這枚大明通寶背“戶”錢,歷經滄桑,似乎在如歌如泣地向我們傾訴著那段面對外敵入侵而百折不撓、九死不悔的南明血淚史。

現在,很多的人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對於收藏藝術品都有一定的追求,古錢幣收藏中,大明通寶的收藏價值相對來說是挺高的,因為其出土量少,流傳世間的不多,當然,價值越高的東西,鑑定真假就越發重要,大明通寶鑑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大明通寶,是明朝時期的貨幣,它的材質有兩種,紅銅和黃銅。那時候的鑄造工藝水平還比較差,經過這麼長時間,銅的色澤也會發生變化,如果是假幣,會看到明顯做舊的痕跡。

2. 銅鏽: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上面都會有明顯的鏽跡,你只需要在將其放入清水中浸泡幾天時間,然後撈出來觀察對比,如果是真的,你會發現基本沒有變化,因為其實自然形成的鏽跡,相比故意作假的鏽跡而言會牢固。

3. 耳聽:這裡你可以拿現在的鋼蹦敲擊試一下,發出的聲音會特別清脆,古貨幣敲一下,相對而言會顯得發悶,暗啞。但是也不排除會有一些造假的使用拼裝而成也會出現發悶的聲音。

4. 鼻嗅:顧名思義,即為聞氣味,一般造假的都是現代的貨幣,雖然經過處理,但是上面的氣味還是會殘留一些化學物質等氣味。

5. 字跡:真幣經過這麼多年,一般都會大面積的模糊,保存完整的是屬於極品,少之又少,通常貨幣破損越厲害,其上面字跡磨損越厲害越模糊。假幣是屬於故意做舊的,雖然字跡模糊但是其外形整體保持一般完整。鑑定真假,主要還是靠經驗,通過閱歷來辨別,所以,如果自己無法辨別,還可通過專業的權威機構進行鑑定,不過需要提供一定的鑑定費用。

無論從藝術文化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當下中國正是發掘藝術財富的好時機,今天的藝術品已經隨著中國社會的整體發展而增值。從國際經驗看,人均GDP在達到8000美元時,藝術品投資市場加速發展;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工業化基本完成,藝術品投資將迎來爆發。藝術市場趨於理性,在入手藝術品。投資藝術品要理性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