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釕單原子電催化還原氮氣合成氨

氨(NH3)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可用作肥料、工業和民用化學品以及化工原料。氨易於液化(−10 °C),便於安全儲存和運輸,而且液態氨的體積能量密度約是液態氫的2倍,因此氨還被認為是未來有潛力的液體燃料和貯氫分子(點擊閱讀相關)。毫無疑問,大氣含量近80%的氮氣是合成氨最理想的原料,但是氮氣中氮氮三鍵很穩定,難以打開。目前全球氨的年產量超過1.45億噸,工業合成氨工藝中占主導地位的仍是1913年開發的“哈伯法”(Haber-Bösch反應,N

2 + 3H2 ↔ 2NH3ΔH0 = -45.9 kJ mol-1),此反應常需要高溫(300-500 °C,以促進反應動力學)、高壓(150-200大氣壓,使得平衡向產物方向移動),且NH3產率僅15%。合成氨工業每年要消耗全球天然氣產量的3-5%(蒸汽重組以提供氫源),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製備每噸NH3約釋放1.87噸CO2)。因此發展高效、低能耗、清潔的合成氨工藝具有重要意義。電化學固氮以水為氫源,反應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且可通過太陽能或風能等綠色能源轉化的電能驅動,故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合成氨替代技術,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電化學氮還原(NRR)的產氨速率和電流效率仍然偏低,過電位高且法拉第效率(FE)低(由於析氫(HER)電位和氮還原電位非常接近)。因此設計具有優異選擇性且高效的電催化劑,在低過電位下實現高FE和NH3合成速率尤為重要。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孫振宇教授課題組與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Yousung Jung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王海輝教授課題組合作,報道了通過協調輔助策略在N摻雜多孔碳中錨定單原子Ru位點,能夠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該催化劑在-0.21 V(相對於可逆氫電極,RHE)下可獲得較高的NH3產率(3.665 mgNH3 h-1 mg-1Ru)。進一步研究發現,加入ZrO2可顯著抑制析氫副反應,在較低過電位(0.17 V)下,NH3法拉第效率達到21%。結合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和實驗研究,他們推測具有氧空位的Ru位點是主要的活性中心

,Ru位點可穩定中間體*NNH(低過電位)、減弱*H吸附(高NRR/HER選擇性)和增強N2吸附(以引發NRR過程),從而提升了將N2電還原轉化成NH3的催化活性。該工作推進了單原子催化在合成氨領域中的應用。相關論文發表在Cell Press旗下的化學旗艦期刊Chem 上,北京化工大學博士研究生陶亨聰為本文第一作者,孫振宇教授、Yousung Jung教授和王海輝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

催化劑表徵

研究團隊通過簡單的水熱法和退火製備了N摻雜多孔碳擔載的Ru單原子催化劑Ru@NC,以及載體中加入了ZrO2的催化劑Ru@ZrO2/NC。Ru@NC、Ru@ZrO2/NC的X射線衍射(XRD)、傅立葉紅外光譜(FT-IR)、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高角度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HAADF-STEM)表徵結果確認了本文所報道電還原催化劑中的Ru主要是高度分散的單原子。


Chem:釕單原子電催化還原氮氣合成氨


圖1. (A)C 1s和Ru 3d的XPS譜線(Ru@NC樣品),反褶積的Ru 3d譜線證明Ru主要以Ru3+形態存在,同時含有少量的Ru0。(B)Zr 3d(Ru@ZrO2/NC樣品)的反褶積XPS譜線。Zr 3d5/2結合能(182.1 eV)小於文獻報道值,可能由於樣品在N2氣氛下煅燒形成氧缺陷所致。圖片來源:Chem


Chem:釕單原子電催化還原氮氣合成氨


圖2. Ru@ZrO2/NC的形貌和結構表徵。(A)SEM圖。(B)低倍率HAADF-STEM圖以及C、N、Ru、Zr和O的EDS-map圖。(C)圖像B中所示區域的EDX光譜圖。(D)和(E):低倍率(D)和高倍率(E)HAADF-STEM圖。(F)局部(E圖虛線方框區域)HAADF-STEM放大圖。(G)帶通濾波HAADF-STEM圖。對圖像進行帶通濾波,以消除由於碳載體厚度不同而導致的強度變化,從而可以更清楚地區分Ru單原子。(H)調整顏色對比度後的HAADF-STEM圖。EDX、EDS-map和HAADF-STEM證實了N摻雜碳基質中和ZrO2表面存在Ru單原子。由於Ru的原子序數高於C、O和Zr,所以高倍率STEM圖中更亮的點對應於Ru。88%這些亮點(Ru)的尺寸在0.1-0.2 nm之間,為單原子形態。圖片來源:Chem

電還原性能測試

研究團隊在氣密的H型三電極電解池中對碳擔載的Ru單原子催化劑進行性能測試(除非另有說明,所給出的電壓值是相對於RHE)。


Chem:釕單原子電催化還原氮氣合成氨


圖3. (A)在-0.21 V處電解2小時後電解液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B)-(E)各種催化劑在不同電位處的NH3法拉第效率、NH3產率和分電流密度。(F)Ru@ZrO2/NC在10 °C、-0.21 V條件下的長期耐久性試驗。圖片來源:Chem

通過恆電位電解實驗,分別對不含催化劑的碳紙電極、開路電壓和Ar飽和不同控制實驗條件下的0.1 M HCl水溶液電解質進行測定(靛酚藍比色法),僅檢測出微量氨(可能來自於電極表面吸附的微量N2還原所致)。15N2同位素示蹤實驗進一步證實了合成氨中的N來源於N2

相對於Ru納米顆粒,該催化劑展現出優異的氮還原性能。在-0.21 V電位下,Ru@NC的NH3產率為3.665 mgNH3 h-1 mg-1Ru。作者推測,Ru納米顆粒因尺寸大,表面氫析出嚴重,導致NRR性能差,而當Ru尺寸降低到原子級別,氫析出過程可被顯著地抑制。同時,該工作進一步探索了ZrO2在Ru催化劑中的作用,發現引入ZrO2,可進一步抑制析氫副反應。在0.17 V過電位下,Ru@ZrO2

/NC的NH3法拉第效率達到21%,NH3分電流密度也有所提高。通過優化ZrO2含量,研究團隊認為可進一步提高合成氨產率。

恆電位電解60 小時,電流密度仍然保持穩定,且產氨速率和法拉第效率幾乎不變。將循環電解6次後的催化劑進行HAADF-STEM表徵,發現Ru@ZrO2/NC催化體系中Ru仍然主要以單原子形態存在,未發生明顯團聚(圖4)。


Chem:釕單原子電催化還原氮氣合成氨


圖4. (A)低倍率HAADF-STEM圖。(B-F)(A)中所示區域的C(B)、N(C)、Ru(D)、Zr(E)和O(F)的EDS-map圖。(G)標註單個Ru位點(如黃色虛線圓圈所示)的HAADF-STEM圖。圖片來源:Chem

理論計算

為了探究Ru@ZrO2/NC催化活性和選擇性增強的原因,研究團隊利用DFT計算進行了理論研究。Ru單原子可能存在於化學計量ZrO2(Ru@Zr32O64)、含有Zr空位ZrO2(Ru@Zr31O64)和含有O空位的ZrO2(Ru@Zr32O63)表面(圖5A)。計算結果表明ZrO2表面的O空位可以錨定Ru單原子,此Ru位點對於第一步NRR生成*NNH所需的吉布斯自由能較低,而Ru@Zr

32O64和含Zr空位的Ru@Zr31O64對於第一步質子化過程具有較高的反應能壘(>1 eV)。Ru在N摻雜碳上主要以Ru@NxCy(0≤x≤4和0≤y≤4)結構存在,其中x和y分別代表錨定Ru的氮和碳原子數。Ru@NC2在所有的Ru@NxCy結構中顯示出最低的NRR自由能,此Ru構型(三配位結構)與X射線近邊吸收精細結構譜觀測結果相吻合。

相對於Ru(0001)(0.61 eV),Ru@Zr32O63(0.55 eV)和Ru/NC2(0.42 eV)均顯示出較低的NRR電勢決速步驟自由能變化(ΔGPDS)(圖5A)。Ru@Zr32O63和Ru/NC2還降低了*NNH的生成自由能(*N

2 +(H+ + e-) → *NNH),分別為0.65和0.26 eV(圖5C、5D),該過程通常是大多數金屬表面電化學還原氮氣耗能最多的步驟。此外,兩種Ru單原子表面也有利於N2的吸附(Ru@Zr32O63和Ru/NC2的N2吸附自由能,ΔG[*N2],分別為-0.60和-0.10 eV)和活化。


Chem:釕單原子電催化還原氮氣合成氨


圖5. (A)各種反應位點NRR的電勢決速步驟自由能變換(ΔGPDS),水平虛線描述Ru(0001)的ΔGPDS。(B)Ru@Zr32O63和Ru/NC2的計算模型。(C)Ru@Zr32O63 NRR的自由能圖。(D)Ru@NC2 NRR的自由能圖。(*)代表表面吸附位點。黑線和紅線分別指示NRR和H吸附自由能變化。圖片來源:Chem

雖然載體材料本身(ZrO2或具有O空位的ZrO2)NRR催化活性低,但是擔載Ru單原子大幅度提高了其催化性能。研究團隊還計算了N對催化活性的影響,發現Ru@NC2

ΔGPDS(0.42 eV)顯著低於Ru@C3(1.28 eV)和Ru@C4(1.13 eV),表明含氮基團不僅阻止了Ru的聚集,還顯著提高了Ru的催化活性。

在負電位下,H吸附(H++ e- → *H)在熱力學上比N2吸附更易發生,因而大多數金屬表面將被*H覆蓋。在常規的實驗條件下,吸附態*H不僅發生HER副反應,還會佔據NRR的活性位點,大大降低NRR的法拉第效率。因此,抑制H吸附對提高NRR的法拉第效率至關重要。研究團隊著重計算了H吸附自由能(ΔG(*H))而不是HER過電位。Ru@Zr32O63(-0.20 eV)和Ru@NC2(-0.42 eV)的ΔG(*H)小於Ru(0001)(-0.47 eV)(圖5C、5D),表明Ru單原子表面可抑制H吸附。其中,Ru@Zr32O63對於抑制H吸附尤為顯著,與上述選擇性實驗結果一致。通過比較H吸附自由能和N

2吸附自由能可估算吸附的選擇性,計算結果顯示Ru@Zr32O63(-0.40 eV)的ΔΔG(*H/*N2)(即ΔG(*N2) − ΔG(*H))遠小於Ru/NC2(+0.32 eV)和Ru(0001)(+0.11 eV),可見在低過電位下Ru@Zr32O63的H吸附不會阻礙N2吸附。

——小結——


綜上,本文研究團隊在N摻雜多孔碳上擔載單原子Ru實現了高效電化學固氮,在-0.21 V(相對於RHE)處獲得較高且穩定的NH3產率(3.665 mg

NH3 h-1 mg-1Ru)。加入ZrO2,在較低的過電位下(0.17 V)進一步提高了催化劑的NH3法拉第效率,達到21%。研究團隊提出了結合單原子催化和載體效應調節的思路,對進一步提高電化學固氮合成氨效率具有借鑑意義。

原文

Nitrogen Fixation by Ru Single-Atom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Chem, 2018, DOI: 10.1016/j.chempr.2018.10.007


孫振宇,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於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師從韓布興院士。先後在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做博士後。期間獲洪堡獎學金 (Experienced researcher)。2015-至今在北京化工大學化工學院任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1) 二維材料基功能材料的構築,及其在CO2還原和N

2還原等能源轉化領域中的應用;2) 二維材料的分散、組裝及改性。在Nat. Nanotech.、JA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Chem. Sci.等期刊發表論文近100篇。所有論文被引用10100餘次(Google Scholar, 2018年11月28日),H-因子39。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8501

王海輝,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傑青、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03年於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先後在德國漢諾威大學做洪堡學者和博士後研究人員。2011年入選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201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5年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6年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18年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在Nat. Commun.、Sci. Adv.、Angew. Chem. Int. Ed.、JACS、Adv. Mater.、AIChE J.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論文被引用10700餘次(Google Scholar, 2018年10月8日),H因子54,自2014年起連續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化學工程領域)。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68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