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豬肉吃不對或將致癌!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相信逢年過節的時候,餐桌上必不可少肉類的就是豬肉了。小編還記得小時候每年過年家家戶戶都是殺豬宰雞。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最盼望的就是等著年關將至的時候殺豬煮豬肉,只有那個時候才能肆無忌憚的吃肉,平常時候是吃不到的,小編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所以小時候家裡條件也不好,一年到頭,也只有過年的時候吃肉比較多。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豬肉吃不對或將致癌!

相信大多數80後90後的讀者們也應該跟小編一樣,小時候自己心裡也有一個盼望過年的情節吧!但是,俗話說的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滿足自己口腹之慾的同時,大家也一定要注意飲食安全,小編本著大公無私的精神,整理了一些,平常大家吃豬肉容易走進的一些誤區,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所以小編吐血整理了以下五條吃豬肉的禁忌,希望能給大家日常生活的飲食帶來一些幫助。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豬肉吃不對或將致癌!

1、不宜用熱水浸洗豬肉

小編的媽媽說熱水有殺菌的作用,用民間的俗語也叫開水燙燙豬肉殺菌。但是,這樣做會使豬肉失去很多營養成分。

豬肉的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可分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肌溶蛋白的凝固點是15℃~16℃,極易溶於水。

當豬肉置於熱水中浸泡的時候, 大量的肌溶蛋白就會丟失。同時,在肌溶蛋白裡含有機酸、穀氨酸和穀氨酸鈉鹽等成分,丟失它們會影響豬肉的味道。因此,豬肉不要用熱水浸泡,而應用涼水快速沖洗乾淨,不可久泡。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豬肉吃不對或將致癌!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豬肉吃不對或將致癌!

2、忌吃病死的豬肉

說實話,就像小編這種沒有常識的家庭主婦,每次去超市買豬肉,光從外觀上看,我真是分辨不出,這個豬肉到底是不是病死的。我只是自我欺騙的認為一般大型的連鎖的超市,生鮮部門應該都會嚴格把控豬肉的質量的,內心希望商家都是有良心的。話不多說,來看看為什麼病死的豬肉不能吃。

豬的胃腸中存在著數量眾多的細菌,有沙門氏菌、鏈球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在豬患病機體抵抗力下降時,這些細菌經淋巴管進入血循環,在內臟和肌肉組織內大量繁殖,併產生毒素。

死豬肉由於蛋白質被破壞,產生了質的變化,所以非常不容易被煮透,導致人吃了這種帶病菌的死豬肉後就可能感染髮病。

如果人吃了受沙門氏菌感染而病死的豬肉,就可能也受沙門氏菌感染而發生急性胃腸炎,出現嘔吐、腹瀉、腹痛、高燒及其他併發症,不及時治療,則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切不可食用病死豬肉。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豬肉吃不對或將致癌!

3、別吃燒煮過度的肉

不管是什麼肉,大家都認為煮的越爛越好。說實話以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很多人會用高壓鍋來燉排骨,燉的很久,將骨頭都燉的很軟。

但是,在200℃~300℃的溫度下,肉類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芳族胺基,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種化合物,其中9種有致癌作用。

當代生活中,工業汙染對人體致癌影響佔50%,而飲食的影響佔35%。以前我們低估了食物中的有毒化學物致癌這一因素。在芳族胺基化合物問題沒有完全搞清之前,不要吃過度燒煮的肉。

用微波爐來燒肉世一個很好的辦法,倒掉其餘的肉湯,來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對人體的損害。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豬肉吃不對或將致癌!

4、吃瘦肉也應適量

小編我小時候是一點肥肉也吃不了的,我一吃肥肉就會吐,吐得特別厲害,不過現在偶爾也可以吃點肥肉,也不會吐了,反應沒那麼強烈的。但是,我也還是不會吃肥肉,我覺得吃肥肉會增加脂肪,現在又是一個以瘦為美的時代,所以很剋制肥肉的攝入。有些人認為吃肥肉會發胖,吃瘦肉既不會發胖又能保證營養的攝入,就大吃瘦肉。事實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蛋氨酸在某種酶的催化下可變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過多也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動物實驗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會直接損害動物內皮細胞,形成典型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適量,並非多多益善。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豬肉吃不對或將致癌!

5、不要吃豆豬肉

說實話,小編也是看到以後才科普的這個知識點。以前我是真的不知道豆豬肉為何物的,科普玩才知道豆豬肉也不能吃。豆豬肉是豬囊蟲寄生在豬體內引起的病致死的豬肉,人如果吃了未煮熟的豆豬肉,囊蟲會在人的小腸中發育為鉤絛蟲。

蟲卵在豬腸內孵化成細蟲,再通過腸壁進入血流,到達全身各部,會在肌肉或腦中發育成囊蟲,所以切忌食用豆豬肉。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豬肉吃不對或將致癌!

好了,關於豬肉的知識,小編就科普到這裡了,深夜碼字也不容易,大家看到覺得好的就關注收藏點贊吧,小編感激不盡,另外,如果覺得我寫的不好的也可以給我評論私信!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豬肉吃不對或將致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