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帶娃,能力高超,“C位姥姥”瞭解一下!

在南方,管母親的媽媽是叫外婆,對於外婆就如臺灣的民謠《外婆的澎湖灣》,是有著不一樣的記憶。網上最近流行一句話叫做“C位姥姥”,說的是姥姥成為了年輕家庭中帶娃的主力軍了,可是好學家想說,對於我們而言,從小就是在姥姥(外婆)的照顧下長大的,家家戶戶看孩子的大多是姥姥(外婆),而且我們那裡是少數民族,父母輩的兄弟姐妹平均5個,往往是大姨家的孩子姥姥剛帶到小學,二姨家的孩子又生了,尤其每家孩子不止一個(因為當時我們那兒允許生二胎),所以在好學家的印象裡,外婆就從來沒有間斷過帶娃。

姥姥帶娃,能力高超,“C位姥姥”瞭解一下!

現在好學家大了,看著自己的堂姐堂妹都是將孩子託給孃家,也是讓自己的母親帶。舉個例來說,在我們的家族群裡,時不時的就看到三姨發自己小外孫的萌照、萌視頻。你還別說,三姨將小外孫養的白白淨淨、活潑亂跳的(當初孩子剛生下來就住了會兒院,而且黃疸高,表妹夫妻倆愁死了,又在那時候查出表妹夫的媽媽身患癌症,家裡為了生計就將才滿一個月的寶寶託給了姥姥)。如此說來“C位姥姥”永存,那麼今天好學家就跟大家聊一聊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會選擇將孩子交給姥姥來帶。

為什麼是姥姥帶娃?

1.帶娃是體力活,吃力不討好。帶娃可不是簡單容易的事,照顧的好了是應該的,照顧不好是要負大責,所以對於年紀大了的人往往體力不足,爺爺奶奶不願意的時候。那親媽心疼閨女,是必然會為了女兒主動擔起帶娃重擔的。

2.自古婆媳矛盾是永存的。婆婆喜歡以過來人自居,用自己的方式來教養孩子,但新女性看過各種育兒書、育兒節目之後,更喜歡用現代人的方式來教育。所以帶孩子中就會產生各種矛盾,而這矛盾還不是輕易給化解的。

3.奶奶年紀大,姥姥年輕。在我們身邊普遍都是女方比男方小,那麼女方的父母也就絕大多數要比男方的父母年紀要小。年紀大的人帶孩子吃力,晚上起夜餵奶、把尿的傷神。所以為了孩子與老人,更多家庭還是會將孩子交給姥姥來帶。

姥姥帶娃,能力高超,“C位姥姥”瞭解一下!

姥姥帶娃的好處有哪些?

1. 媽媽與姥姥教育觀念更一致,教養一致性。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在帶孩子這個問題上也是一樣。總不能由兩套方案來執行。如果出現相左的意見的時候,媽媽與姥姥更容易溝通。姥姥更能接受自己閨女的“那一套”。

2. 姥姥帶孩子會減少媽媽的情緒波動,媽媽情緒更好有利於寶寶身心和智力發育。你想想產後抑鬱往往嚴重就是因為環境所致,什麼樣的環境會讓媽媽感覺到舒適了?就是有從小疼她的人在身邊照顧,為她分擔帶娃的壓力。這樣一來媽媽心情好了,不僅會給寶寶提供優質的母乳,還會增進寶寶的安全感培養,寶寶身心都處於有利的環境中,才會更健康!更聰明!

3. 姥姥帶娃家庭更和諧,寶寶更有愛心。姥姥帶娃,媽媽放心。心情愉悅對老公也會很好,並且女婿覺得丈母孃帶娃辛苦會抱有感激之情,對雙方父母的相處會更用心。同樣的,姥姥長期與女兒女婿相處,看到自己女兒指使女婿幹活也會心疼,反而會幫著女婿。三者之間的關係自然融洽,在這樣融洽和睦的家庭中,寶寶會更富有愛心。

姥姥帶娃,能力高超,“C位姥姥”瞭解一下!

最後,在結尾,作為“關注素質教育培訓服務的”好學家平臺簡單的提幾點奶奶帶娃一般容易出現的狀況:

1. 過分溺愛和放縱。很多家庭都有隔輩親的現象,爺爺奶奶面對孫子總是過分的寵愛。小時候追著後面餵飯,讀高中了還不讓提一兩東西,零花錢隨意給。就如前幾天一則“12歲男孩弒母冷漠應對”的新聞上了熱搜,大家都在感嘆其子的冷血。但新聞中也說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從小孩子都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孩子之前有偷竊行為,偷過爺爺2000塊錢都被爺爺沒當一回事,在其殺母后指認現場的那天,其爺爺還抱著他摸了下他的臉,可看出這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2. 包辦替代和保護。從小不讓孩子做任何體力活,醬油瓶倒了都不用其扶。孩子從小應該學會的獨立能力少之又少。

3. 隔代教育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好學家小時候的鎮上有一個故事,講的是鄰居一個男孩從小是奶奶帶大,他奶奶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搞不得了(不能碰)。久而久之,男孩對什麼都不太瞭解,生活常識欠缺。有一次他用削鉛筆的刀滑到手指流血後嚎啕大哭,邊哭邊說: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姥姥帶娃,能力高超,“C位姥姥”瞭解一下!

當然,以上了很多情況是個例,在生活中奶奶帶娃的還有很多,將娃培養成才的奶奶也有。好學家今天只是就一個話題與大家淺聊而已,不過等之後好學家有了孩子,會讓我媽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