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夥買車買樓背後的心酸

現在,生活在農村,轎車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每個回老家探親的人,走進村頭的第一印象,就是農村的大街小巷停滿了各色小型汽車,過去家庭條件比較好的,能買輛自行車,就算很富裕的主戶了,買輛小轎車,想都不敢想的事兒。小的時候,村裡突然開來一輛大卡車,全村的小孩子連蹦帶跳,歡呼著要追出好遠的地方,一群小孩子才戀戀不捨地返回村裡。改革開放之後,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吃穿用度,檔次在不斷提高,有些收入比較高的家庭,買輛小轎車,去個縣城,趕個大集什麼的,也確實方便多了。

農村小夥買車買樓背後的心酸

回到村裡,通過和父老鄉親拉家常得知,當前村裡有那麼多買了小汽車的家庭,有的確實是有錢了,能買得起。但也有很多家庭雖然買了小汽車,其實並不是有多富裕,僅僅是解決了溫飽問題,那為什麼要買小汽車這樣的奢侈品呢?原來,現在農村小夥子找對象,要車、要樓已經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了。小夥子如果沒有小汽車,不到縣城去買一套樓房,找對象是非常困難的,有很多姑娘明確表示,沒車沒樓的堅決不嫁。農村小夥找對象要有車有樓,就像70年代農村流行的找對象要有自行車、縫紉機一樣。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是,改革開放之後,農村的青年人基本都跑到城裡打工了,女青年只要能在城裡找對象結婚的,一般就不會再回到農村結婚嫁人了,由此造成農村本來就男女失衡的問題,更加突顯出來。有的家庭父母,為了讓兒子早日找對象結婚成家,即是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也要找親戚朋友,東借西湊,弄點錢給兒子買上車。有的還要到銀行貸款交上首付,給兒子在縣城買上一套樓房。有一戶村民,父親在外跟建築隊打工,不慎從房樑上摔下來,造成腰腿部骨折,到法院打官司,獲取8萬元賠償金,寧可自己不治療,卻要拿出來先給兒子買輛小汽車,好給兒子說媳婦。沒辦法,兒子都三十老幾的人了,當父母的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兒子打光棍不成啊。

農村小夥買車買樓背後的心酸

那麼是不是,農村小夥子有車有樓,就能找到媳婦呢?也並不盡然。有的家庭自己省吃儉用,還要拖累周圍的親朋好友,不惜落下鉅額債務,為兒子買車購房,兒子卻遲遲找不到對象。有的父母已經年邁,本來到了安度晚年的時候了,卻還要外出打工,掙錢為兒子還債。能到縣城買一套住房,動輒幾十萬元的購房款,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無異於是一個天文數字,辛辛苦苦一輩子,都掙不來那麼多錢。還有的農村小夥子,好不容易在縣城買了住房,在城裡卻找不到打工的地方,白天在老家的責任田裡種地,晚上到縣城自己買的樓房裡住宿。一天到晚,農村縣城兩頭跑,放著不花錢的農村房子不住,非要到城裡交上物業費住樓房,令人啼笑皆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