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製造業外遷或倒閉會導致產業空心化嗎?

粵港澳深大灣區委


產業轉移是否會導致經濟空心化?理論界有很大的爭議。但實踐證明,產業轉移未必會導致經濟空心化。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製造業就開始往海外地區轉移。但時至今日,日本國民經濟中製造業的比重依然很高。2017年,日本製造業增加值1025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佔GDP的比重達到21%。日本的製造業比重遠遠高於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等發達經濟體,也高於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工業化進程中的國家。

經濟高速增長之後,隨著市場飽和,要素成本上升,很多企業,尤其是沒有規模效益的中小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這個時候他們就會往要素成本更低的區域轉移。這是不可避免的經濟現象,在深圳也出現了大量的企業往外地轉移。

但是要避免製造業空心化,就得在產業進行大規模轉移之前,完成產業升級換代。產業換代,技術升級,使得產品的附加值提高,這個時候他們有能力化解要素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一個簡單的例子。一般的服裝廠生產出來的衣服就是二三十塊錢一件,但是如果建立的品牌,衣服的附加值將大幅度提升,出廠價格就可以提到上百元一件。這個時候他應對要素成本上升的能力就大大加強了。


實際上深圳近二三十年來一直在推動產業升級換代。從最早的三來一補產業,升級到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五金、塑料、電子產業,到現在培育出一大批科技密集型企業,比如華為、中興、比亞迪、大疆創新、創維。可以說,現在深圳製造業已經處在產業鏈的高端。

這個時候把產品附加值低,資源消耗多的產業轉移到外地,是不會對深圳經濟造成衝擊的,也不會導致產業空心化。相反,這些企業騰空之後,留下了了更多的土地資源,發展效益更好的產業。

2017年,深圳先進製造業增加值5744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為25.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5300億元,GDP的比重為24%。

目前的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業成為了驅動經濟發展的兩臺發動機。而且高新技術產業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功率比金融業更大。2017年,以上兩個產業的增加值合計達到10400億元,佔深圳市GDP比重達到47%。

可見,深圳在大力發展金融業、物流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第三產業的同時,製造業並沒有被削弱,也沒有出現產業空心化的現象。


紅谷新視界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暫時不會導致深圳的產業空心化局面。

儘管華為及其他以代表的製造業外遷,但深圳仍然有很多世界500企業及其他頂尖級的企業呆在深圳,深圳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一個高科技信息產業的集散地,無論在哪方面都有很多依靠中國乃在世界的產品研發基地。而且,深圳本身各類門路的工業產品發展就相當得好,這種格局不會短期內因一些製造業外遷而出現產業空心化局面。

而且截止2017年,我國四大一線城市經濟總量及產業結構看,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和深圳市分別為28000億元、30133.86億元、21503.15億元和22438.39億元;其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構分別是北京市三產結構比例為:0.4% :18.69% :80.91%;上海市三產結構比例為:0.3% :30.70% :69%;廣州市三產結構比例為:1.08% :27.97% :70.95%;深圳市,三產結構比例為:0.08% :41.29% :58.63%。這一點看,深圳第二產業佔比較為41.2%,四大一線城市之首,這表明未來深圳經濟發展的潛力仍然較大。

從這兩點看,深圳未來製造業仍將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優勢,短期內不會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這一點請大家放心!


財經深思


近幾年裡,由於土地廠房租金、員工薪酬、原材料價格都在上升,以及深圳周邊地區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這就導致了很多原來在深圳的大型企業,開始了轉移。華為只留總部和銷售部門在深圳,而將生產和研發部門搬到東莞的松山湖地區;比亞迪將新能源產業遷到汕尾。此外,還有富士康、興飛科技、歐菲光把生產線都搬遷到內地去了。


面對此等局面,一些專家預言:深圳的製造業將出現空心化。不過,我們卻認為,深圳製造業外遷或倒閉現象最近時有發生。但妄言深圳製造業將空心化,實在講得有些過早。從目前來看,2017年深圳第二產業佔比41.2%,穩居四大一線城市之首。如果要說深圳製造業空心化,恐怕其他幾個一線城市問題更嚴重一些。


此外,深圳緊靠香港,香港這些年發生的產業空心化問題,深圳都一清二楚,現在深圳市政府已經意味識到製造業的空心化問題,所以創造各種條件,千方百計地解決實體經濟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正是由於深圳市對實體經濟的高度重視,2017年深圳製造業的發展速度超過了深圳的GDP的發展速度,二產三產之比為41.5:58.4。這意味了,第二產業佔比重回四成以上。製造業衰退問題已經得到緩解。

對此,我們認為,對於深圳的企業外遷的原因,無外乎兩種:一是企業外遷是生存環境變差了,企業不得已而遷出。另一是,企業要進行結構性調整而外遷,比如華為要擴張生產和研發基地,原來龍崗區已無地可批,那隻能到東莞去找基地。而對於深圳的中小企業來說,創業者本來就是在生生死死中發展過來,有新誕生的創業公司,也有一部分企業倒閉,優勝劣汰也是市場的法則。


雖然,短期內深圳對製造業還是比較呵護的,也竭盡全力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及創造優惠的投資環境,而且深圳製造業滑坡的現象已有所緩和。但要想徹底終結深圳產業空心化隱患,恐怕還是要做出以下幾大努力:


第一,降稅減費,給實體經濟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第二,把深圳的房地產逐步去投機化,迴歸合理屬性,這樣把高房價降下來,深圳的土地和廠房租金價格才能降,企業的租金壓力就可以減輕。第三,政府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及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傾斜力度,進一步給科創企業更多的財政補貼,以及給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只有多管齊下,未雨綢繆,深圳的製造業就能避免陷入產業“空心化”的問題。


如果可以,請點一個贊,謝謝你對我付出的肯定。歡迎關注我


不執著財經


先要弄清楚的是,演進有沒有出現大量企業外遷或倒閉現象,外遷的都是一些什麼企業,倒閉的又是一些什麼企業。

我們並不否認,深圳確實有很多企業外遷了,也有一些企業倒閉。但是,從外遷企業的情況來看,大多是一些對環境、對土地、對資金、對勞動力等資源要素要求比較高的企業或項目,是一些相對低端的製造企業,而不是優質企業,更不是研發機構。也就是說,深圳的企業外遷,完全是一種結構性調整需要,而不是深圳的發展環境差了,導致企業外遷。

再說倒閉,深圳的中小企業很多,尤其是一些創業型企業。對這些企業來說,原本就是適者生存,不可能全活下來,甚至可能一半都會在競爭中消失。但是,留下來的,則大多可以做大做強。深圳從起步到現在,就是在這些企業的生生死死中發展起來的。所以,深圳出現企業倒閉,也很正正常。就看倒閉的是一些什麼企業,有沒有正常運行的企業大量倒閉了。

需要關注的是,近年來深圳的房價、地價出現了大幅上漲的現象,企業外遷或倒閉是否與這一問題相銜接,是需要認真分析的。如果是這方面的原因,就要引起重視了。如果不是這方面的原因,應當無所謂。


譚浩俊


深圳的工廠搬走很多,深圳的工廠倒閉的也不少,深圳華強北沒以前熱鬧了,街道上似乎人少了,最近一兩年這樣的呼聲很多,那真實情況呢?

最新發布的廣東工業增加值排名顯示,深圳第一7107億,遙遙領先。第二的佛山3653億,第三的廣州也是3599億,廣州+佛山=深圳,數據是最打臉的,深圳增長12.84%,廣州-7.97% ,佛山-13.82%。全省正增長的只有深圳和東莞,其中東莞還承接了一部分深圳的企業。

再來看看深圳,深圳的核心競爭力是金融和科技,金融和科技方面深圳遙遙領先與廣州,特別是科技,深圳有華為通訊中興大疆華大基因創維等等。但是大家都沒料到廣州的製造業增加值是深圳的一半吧?

再看看其他市,大部分都是同比去年大倒退的,肇慶揭陽潮州雲浮等甚至減少了40%以上,連中山都減少了29%,可見深圳增長是多麼難得。




Win5


近年來,由於受土地廠房租金、員工工資、原材料成本等要素的影響,以及內地大力度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深圳有不少企業在周邊、內地以及印度、東南亞等地有計劃地開展產業轉移。

比如中興通訊將生產基地遷到河源;比亞迪將新能源產業基地遷到汕尾;而眾人周知的華為,更是將大部分部門遷到東莞松山湖,深圳只留總部及部分研發部門;大疆科技把製造基地遷到東莞;還有富士康、歐菲光、兆馳股份、興飛科技等企業也把生產線遷到內地去......

這些企業遷走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遷走的不僅是一個大型企業,更是一個產業鏈的遷移,很多上下游配套的企業也隨之遷走,這對深圳先進製造業的發展極為不利,會象香港一樣導致產業空心化。

好在深圳市政府早就意識到這個現象,也在創造各種條件,千方百計地解決實體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政府扶持實業的政策效果已經出現,2017年深圳製造來的發展速度超過深圳GDP的增長速度,二三產比例為41.5:58.4,二產佔比重回四成以上,是近年以來的首次回升。因此,深圳目前產業空心化的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應該不會出現香港那種情況。

關注融易搜公眾號,獲取更多理財知識。


融易搜


以目前我國所謂的科技和金融實力來說,除了北京、香港和澳門這三個撈偏門或靠政洽和金融實力外,任何一個城市只要脫離了實體制造業都將會沒落!深圳一樣!它那點所謂的科技和金融實力在國際上根本就不值一提!中興事件就能說明問題!失去了製造業,單單一個交易所是不能構成一個完整循環良性的發展鏈式的金融體系。也就是說深圳一旦失去製造業,金融將被香港和廣州絞殺!科技不只是某個城市的專利,早就被國內各城市瓜分成形!所以它現在的角色不三不四,因為都是偽科技假金融!真正的科技比不過國際國內,金融國際靠邊站,服務業二、三流。一個完整健康的經濟體系是由多種相互依存的產業所構成的複合體,缺一不可!

東京紐約香港……就算沒有製造業,但因為它們是世界經濟中心或經濟流通的紐帶!深圳有這能耐嗎?!

失去製造業鏈這塊,將會產生惡性連鎖反應,如同一個正常人一點點失去四肢和器官一樣,能有飛速發展的話,就只有靠嘴來完成了!


吹水鵝


深圳正在走向空心化,說沒有的都是託吧!



上善若水0928


深圳錯誤的把自己當作香港了,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全國以它為面向世界的跳板。深圳只是全國以它面向香港的跳板,這幾年有錢了不知自己是誰了,這限那限的趕人走,根在哪不知了。。。。


人生亦精彩


深圳產業空心化還為時尚早!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三產比例:

北京:

GDP總量:28000億元

第一產業:120.50億元

第二產業:5310.60億元

第三產業:22569.30億元

三產結構比例為:0.4% :18.69% :80.91%

上海:

GDP總量:30133.86億元

第一產業:98.99億元

第二產業:9251.40億元

第三產業:20783.47億元

三產結構比例為:0.3% :30.70% :69%

廣州:

GDP總量:21503.15億元

第一產業:233.49億元

第二產業:6015.29億元

第三產業:15254.37億元

三產結構比例為:1.08% :27.97% :70.95%

深圳:

GDP總量:22438.39億元

第一產業:18.54億元

第二產業:9266.83億元

第三產業:13153.02億元

三產結構比例為:0.08% :41.29% :58.63%

從一線城市的三個產業結構比例來看,深圳的第二產業佔比最高,達到了41.29%,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為什麼深圳GDP增速高於其他三個一線城市,因為深圳的經濟增長,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工業而非消費類的服務業。

儘管華為的大部分員工目前已經搬到了東莞松山湖,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深圳產業空心化,相反,深圳在高息技術產業升級、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珠寶、服裝、電子等優勢產業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綜上所述:

顯然,從第二產業第經濟總產值來看,深圳排在一線城市之首,超過了上海和北京,還有廣州,說深圳產業空心化,這個結論是站不住腳的!沒有數據分析和推敲,觀點都是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