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降”到底有多損陰德,看看那些殺降者的下場

自古有云:殺降不詳,自古以來殺祥者甚多,無論目的究竟為了什麼,下都很悲慘,似乎冥冥之中都在印證著“殺降不詳”這句話。下面我們看看具有代表性的幾將軍的下場。

“殺降”到底有多損陰德,看看那些殺降者的下場

白起:公元前262年被圍了四十多天的趙軍終於撐不下去了四十多萬人投降秦軍,白起為了滅趙不受拖累,毅然坑殺了這四十萬趙軍,僅僅只留下了二百多個年齡小的孩子給趙國報信。後來,秦王聽信讒言賜死白起,自刎前白起對天發問:“我何罪於天而至於此哉”良久,又自言:“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於是自殺,一代戰神直至死前方才醒悟,豈不晚矣!

“殺降”到底有多損陰德,看看那些殺降者的下場

項羽:公元前207年,項羽率軍行至新安,因擔心秦朝降軍生變,在新安城南將20萬降兵全部坑殺,只留下雍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此事震驚了天下,從此秦人恨透了項羽,後來項羽在垓下兵敗自刎,項羽死後,王翳取了他的首級,呂馬童、楊喜、楊武、呂勝分了項羽的遺體,五人皆被封侯。可謂死不得全屍!不知道項羽在新安的那個夜裡有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是個什麼下場。

李廣:李廣經歷景帝武帝兩代,鎮守長城一線數十年,大小戰役七十餘次卻至死也沒能封侯,李廣對自己不能封侯的事情極為不解曾請教一位卜士,卜士反問將軍可做過什麼後悔的事情嗎?李廣這才講曾用欺詐的手段一天之內殺了八百降卒。李廣殺降致其一生命運坎坷,最後因迷路未能與大軍會合,憤而自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 嗟乎!時運不齊,鳴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殺降”到底有多損陰德,看看那些殺降者的下場

拓跋珪:五胡十六國時期,後燕建興十年(公元395年)農曆七月,後燕皇帝慕容垂派太子幕容寶為元帥,遼西王慕容農、趙王慕容麟為副元帥,領兵八萬,向北魏大舉進攻,北魏採取堅壁清野戰術,拒不與之交戰。後燕師老兵疲之後,不得不回撤,北魏拓跋珪立即率精兵二萬騎渡河,追擊燕軍並大敗燕軍,俘獲五萬人。後來,在北魏大臣王建的建議下,所有投降的燕軍全被坑殺。公元409年,拓跋珪次子拓跋紹生母賀夫人(此女為拓跋珪親生母親的親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親姨媽,並且已有丈夫。拓跋珪秘密令人殺賀夫人的丈夫而納她為妻,生下拓跋紹)有過失,拓跋珪幽禁她於宮中,準備處死。賀氏秘密向拓跋紹求救。拓跋紹當晚帶人翻牆入宮,殺掉拓跋珪,時年三十九歲。一代雄傑,竟死於親子之手!

常遇春:大明開國六公爵之一,一生征戰從未兵敗。最大的毛病:愛殺降(別人殺降有的是迫不得已,有的是隻有一次兩次一次這兄弟是喜歡殺降,說明經常這麼做)。明史記載的一次朱元璋和陳友諒在池州交戰,俘虜陳友諒降卒3000餘人,常遇春將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了幾個和陳友諒報信的活口。洪武二年七月七日,追討元順帝,全殲開平元軍後,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得暴病卒于軍中,年僅四十歲。

“殺降”到底有多損陰德,看看那些殺降者的下場

胡宗憲:胡宗憲,明代抗倭名將,嘉靖三十五年擢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浙、閩總督,後來又加封太子太保及兵部尚書。嘉靖三十五年八月,倭寇徐海入平湖城向胡宗憲請降。胡宗憲一邊穩住徐海,一邊加緊部署兵力。這時,已經投降的陳東秉承胡宗憲的命令,率領其本部攻擊徐海部。徐海倉惶出逃,途中負傷。第二天,官軍又將徐海團團圍住,經過一場激戰,徐海投水而亡。作者在殺降的將軍裡面最喜歡的就是胡宗憲這個人物,可以說沒有胡宗憲,沿海倭寇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平定,胡宗憲為保住權位消滅倭寇不惜投靠嚴嵩。然而,胡宗憲終究沒有逃過“殺降不詳”這個魔咒,最後冤死於詔獄,死前寫下“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

“殺降”到底有多損陰德,看看那些殺降者的下場

“殺降不詳”如同一個魔咒,幾乎所有的殺降者都沒有好下場。作者個人認為以上幾位最不該死的就是胡宗憲,其雖然也有其他一些汙點,然而在胡宗憲的努力下剿滅了為禍數十年的倭患,於民讓東南沿海的百姓得以穩定的生活下去,於國東南沿海是大明的賦稅重地,東南穩定則國庫充足國家得以正常運轉。然而畢竟殺降不詳,無論是項羽還是胡宗憲,他們終究都敗給了天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