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廣:飛貸獲世行頒發“全球小微金融獎”鉑金獎 為全球數字普惠金融傳達信心

贝多广:飞贷获世行颁发“全球小微金融奖”铂金奖 为全球数字普惠金融传达信心

贝多广:飞贷获世行颁发“全球小微金融奖”铂金奖 为全球数字普惠金融传达信心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小微企業資金需求明顯增加,但受各種因素影響,“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不容忽視。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普惠金融應在“普”的基礎上立足於創新。創新就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和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加速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的結合。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金融行業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同時還有利於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增加高質量的金融供給。

不但在中國,全球範圍內金融機構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創新迫在眉睫。

作為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助力金融創新的核心,金融科技正在將金融服務的半徑不斷外延,成為助力小微企業融資的“良藥”。

近日,世界銀行旗下的中小企業金融論壇(SME Finance Forum)第四屆年會向15家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頒發獎項,以表彰這些機構和企業,為填補全球中小微企業高達5.2萬億美元的融資缺口所發揮的出眾的創新與領導力。這一評獎得到G20全球普惠金融合作夥伴機構(簡稱GPFI)的支持,而獲獎者則由代表金融機構、投資者、金融科技企業和開發性銀行專家在內的評審團,從全球100多家申請人中評選產生。飛貸金融科技憑藉全球領先的移動信貸整體技術獲評了首屆全球小微金融獎中“年度產品創新”鉑金獎,也是本屆中國唯一獲得大獎的金融科技公司。

贝多广:飞贷获世行颁发“全球小微金融奖”铂金奖 为全球数字普惠金融传达信心

中小企業金融論壇CEO Matt Gamser(左一)和聯合國秘書長普惠金融特別代表(右一)為唐俠(中間)頒獎

頒獎現場,中小企業金融論壇CEO Matt Gamser和聯合國秘書長普惠金融特別代表共同為飛貸金融科技頒獎。Matt Gamser稱讚道:“飛貸金融科技秉承奉獻精神,利用創新實踐幫助中國的中小微企業,飛貸金融科技將會鼓舞我們和我們的同行繼續前行。”

筆者獲悉,這是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率先榮膺國際大獎,是國際權威組織對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肯定,亦是對中國金融科技在推動全球普惠金融發展進程中所取得成績的表彰。飛貸金融科技技術與業務模式對破局目前我國與世界小微融資難現狀提供了有效與有力的思路。

對此,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的院長貝多廣教授從專業角度分析了飛貸獲獎的意義。

飛貸奪全球小微金融獎為全球普惠金融傳達信心

“飛貸金融科技此次獲獎註定被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除了代表著中國的金融科技目前在助力普惠金融落實的進程中已取得了斐然成績外,行業需要成功案例的表率與示範,社會更需要標杆案例的引導與鼓舞。” 貝多廣說,言下頗為中國金融科技的領先自豪。

對於獲獎,飛貸金融科技董事長唐俠則表示,“說實話,我也有些喜出望外。我們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公關’‘運作’,最終結果完全是獨立的第三方專家評委作出的,突然就通知我們獲獎了!創業9年來,飛貸一直專注做一件事,就是小微金融,因為這一領域具有高度的挑戰性,其社會價值也毋庸置疑。這麼多年堅持下來,最終得到了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在馬德里,同獲獎的其他國際同業交流時,他們都對我們的技術感到不可思議。”

據瞭解,中小企業金融論壇的評獎標準主要涵蓋四個維度,即“廣度”“獨特性與創新”“有效性與影響力”以及“活力與可拓展性”。在這四個維度上,飛貸移動信貸整體技術均表現優異。

自2013年以來,飛貸助力其合作的銀行、信託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累計放款超300億元人民幣,惠及數百萬小微企業主用戶,唐俠介紹。此前,飛貸擁有幾十家物理網點、數千員工,服務能力則侷限於每年十億級人民幣;如今,只有不足400員工,完全不依賴物理網點,服務能力卻拓展至百億級,“二者疊加,效率提升了幾十倍。”唐俠說。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唐俠指出,2013年飛貸在國內率先嚐試應用移動技術服務中小微金融時,市場的主流觀點是質疑其可行性;而如今,使用移動APP提供包括信貸在內的各種金融服務,已成為各類市場參與者,包括傳統銀行和數字金融服務商的主流產品。

說到飛貸的“獨特性”和“創新性”,貝多廣教授表示,“縱觀中國數字普惠金融格局,大型銀行坐擁江山穩紮穩打,鼎鼎大名的BATJ已成為難以超越的‘現象級’,像飛貸這樣的公司堅持做小而美、敏捷的創新者,執著去引領市場變革,甚至稱其為‘革命’恐怕也不為過。”

對於飛貸引領的革命,貝多廣教授補充道,“飛貸金融科技所引領的革命,簡單說就是B2B2C模式,是飛貸未來在移動信貸領域整合各種應用技術、數字化能力甚至是客戶資源,為眾多中小銀行(B)提供‘一條龍’的技術和資源服務,讓廣大的借款人(C)得到銀行高效、精準、友好的信貸服務。通過移動信貸整體技術的賦能,金融機構可從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三個方面帶來普惠金融基本面的改善。從而為普惠金融落地提供了可持續的市場化解決方案。”

唐俠亦坦言,作為業內率先推出覆蓋業務全流程、運營全體系的移動信貸整體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飛貸金融科技九年來一直致力於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移動信貸的轉型升級,希望通過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機構做好普惠金融。

移動信貸整體技術輸出推動數字普惠金融

談及飛貸移動信貸整體技術影響,貝多廣表示,“到目前為止,飛貸已助力持牌金融機構放款超47.5億美元規模,讓近千萬用戶獲得了隨時隨地、隨借隨還的小微金融服務,惠及數百萬小微企業主,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上‘申請難、獲批難、用款難、還款難、再借難’的問題。”

“最值得一提的是,飛貸推出的B2B2C模式,使移動信貸整體技術能夠嫁接到金融機構。現在中國94%以上的中小微企業還沒有得到相應的金融服務,飛貸團隊9年紮根取得的成果,為全世界普惠金融發現了一條捷徑,對普惠金融是一種指引,用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最後一公里建設。”

貝多廣教授提及的B2B2C商業模式戰略升級,據唐俠介紹,是飛貸於2017年10月進行的戰略升級,飛貸將多年所積累的知識、經驗、訣竅、客戶,全部輸出給有需求的金融機構,將移動信貸整體技術嫁接給有意願移動信貸轉型的持牌金融機構,讓移動信貸整體技術發揮更大價值,服務更多小微企業主。

“總會有銀行的股東、董事會和管理層志存高遠,願意嘗試向‘科技+小微’方向進行戰略突破,並給飛貸一個機會。成功案例會形成示範效應,說服更多中小銀行加入進來。”唐俠充滿信心。

貝多廣教授更是指出,“可以預見,飛貸金融科技打造的是這樣一個普惠金融生態圈:左邊是金融科技公司的產品設計、大數據智能風控體系、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中間是正在落實普惠金融的持牌金融機構,右邊是龐大的普惠金融群體。這一模型的發展,將會形成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科技公司和用戶之間的共贏局面,而這其中的最大受益方自然是C端普惠金融群體。”

“2018年,飛貸金融科技與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達成戰略合作,聯合創辦的數字微貸技術實驗室(DMT Lab),探索和開發基於大數據等技術的面向‘中小微弱’客戶群體的微貸解決綜合方案,為金融機構尋找恰當的模式以用於從傳統模式向數字微貸轉型。” 貝多廣教授透露。

掌門人唐俠的普惠金融信心

2010年,飛貸的前身“中興微貸”在唐俠手中誕生。曾在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頗有建樹的唐俠回顧起9年的創業歷程,不無感慨地說:“離開傳統金融領域,嘗試使用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服務新的客戶群體,我們既沒有現成的資源,也沒有強大的股東背景,只能赤手空拳,以純市場化的方式錯位競爭,硬拼出一片天地。或者說,飛貸不是在游泳池裡由國家教練調教成為奧運選手,而是自己在大江大海里學會游泳。”

在這種情況下,看準趨勢,找到自身定位就能獨佔發展的先機。2013年之前,市場對於移動技術服務中小微金融還廣存質疑,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唐俠帶領團隊已經決定以此為突破口使得飛貸金融科技如今得以引領信貸技術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