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稱王封侯,到底有什麼不同?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意是那些稱王侯拜將相的人,天生就是好命、貴種嗎?我們習慣把王侯相提並論,可是他們在定級和待遇上確屬兩種不同的分封形式,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區別?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稱王封侯,到底有什麼不同?

首先王和候不是官位,全稱為王爵和侯爵,都是獎賞直系親屬和有突出貢獻臣子的爵位!實際在漢朝,呂后之亂後,分封的異姓王基本死的死,逃的逃,王基本是分封給漢朝皇帝的兒子、兄弟們,以“非劉氏不得王”為準則!魏晉開始,王爵才分為親王、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后多用於分封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比如博陵哀王崔玄暐!自親王、郡王分設,一般一字王號為親王,兩字王號為郡王,例如李世民封為秦王,郭子儀封汾陽王。而侯爵自堯帝、舜帝時,就分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這五個級別,每一個級別裡,又分三等,比如:一等公爵,二等公爵。。。。。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稱王封侯,到底有什麼不同?

實際上古代王大於侯,因為王是統治者,而侯是王封的,周武王滅商後,分封諸侯,那時沒有王,也沒有皇,只有天子!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中,楚在春秋以前就已經不受周王的統治了,率先稱王!接下來,是秦跟齊,因為當時只有齊和秦是侯爵,有資格晉級,歸根結底,還是實力說話!再接下來是燕,魏,趙,韓“三家分晉”後,連公都不敢稱,最先是稱侯!後來周天子已經控制不住諸侯,秦滅周後,各國相繼稱王!由此可見,封王的要求遠高於封候!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稱王封侯,到底有什麼不同?

其次王有自己的財政收入、職位,其封地稱國,有自己的王璽,堪稱“國中之國”!但除了少數人外是不許有軍隊的,只准有少裡的衛隊. 可以任免官員 。侯一般都是皇帝較遠的親屬或非嫡子的後代,再大部分都是功臣及其後代,而且還得是功勞非常大的功臣.這些侯相對王來說權力要小很多了.基本上就是給個高收入,在家養老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稱王封侯,到底有什麼不同?

直到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立即廢黜了過去的“分封”制,進行中央集權,可以稱得上開天闢地的壯舉!群臣贊其“功蓋三皇,德沛五帝”,為此起了個開掛的尊號“皇帝”,自稱“朕”,隨後歷代野心家就一直沿用下來。說明野心才是擁有功名利祿的根本前提!好似那天大澤鄉上空陳勝吳廣的那聲吶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驚擾了秦始皇的萬世清夢!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稱王封侯,到底有什麼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