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買房,坑真的略多

东南亚买房,坑真的略多

最近有心收集了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數據,對這個市場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能得出不少客觀、有效的結論。

給數據之前,先來討論下亞洲國家的「崛起路徑」。主要選手都在上世紀70年代左右開始發力:

我們是1978年改革開放後徹底開掛,大基建、世界工廠、穩定的環境、高增長的投資增速、基礎教育普及,每一步都踩對了。

日本經濟也在70年代開始進入黃金期,一直持續到廣場協議,隨後步入失去的二十年。

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波、香港、臺灣的爆發期差不多也都在70年代,拐點大概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我們今天的主角亞洲四小虎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大多在90年代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週期。

總結起來,這些經濟體騰飛的同性條件有:

穩定的內部環境、基礎教育滲透率高、(工業)基礎設置有底子、加入到了全球化的分工分配。

以上條件,缺一不可。

典型反例就是柬埔寨,大家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時候,它在打仗,錯過了最佳發展時期。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窗口期基本關閉,柬埔寨徹底錯過一個時代。

上數據,你們可以先看下柬埔寨的人均GDP:

东南亚买房,坑真的略多

說回房產投資,你在國內能接觸到的大部分樓盤推薦都來自表格中這5個國家的首都。

這種人口體量的國家,基本都是集全國之力供養首都一座城市。

所以首都人數越多越好,人越多,房子就越稀缺。表格中有首都人口/全國人口可供參考。

一般來說,人均GDP達到5千美元以上,房地產的需求才會大量產生。但是首都的購買力顯然要好於全國平均水平。

租金回報率,幾個國家均在5%以上,都是很不錯的水平。

至於投資哪個城市更賺錢這種結論,我覺得給了也沒意義。

倒是有幾句大實話,能幫你更全面地看待東南亞買房這件事:

1 買房錢真得是好多年不用的閒錢。

這筆錢佔你總資產的比例要想好,未來流動性之差,要有預期;

2 是你的錢,在國內國外,都是你的。

如果出去一兩年又要折騰回來,過程之繁瑣,磨損之高,基本不會有啥利潤。

3 海外買房的主要目的是全球資產配置,這句話非常重要。

你要是抱著跟國內買房的預期,保證失望。其次,海外買房加不了槓桿,很難貸款。就算貸款了,利率成本普遍在6%以上,很磨損收益。分期付款是你唯一能享受到的隱性槓桿。

4 一定要看重出租環節。按照重要順序依次是:長期出租的穩定性,打理難度、租金回報率。

5 養老很可能是偽需求。

我先說說東南亞養老的優點:冬天確實相對舒服、有些國家比如泰國醫療衛生水平很不錯、物價便宜。

但缺點也很致命:不光熱,還會曬傷。老人去了沒伴兒,語言不通,兒孫和老夥伴不在身邊,陽光沙灘幾天就膩。首都人多鬧騰,還不如去三亞省心。

6 很多人忽視了交易稅費的磨損,如果真是想短炒,這些磨損會吃下大部分利潤。每個國家的交易稅費,表格中都有彙總。

7 海外買房,戰鬥力是要大打折扣的。來回往返成本高,環境不熟悉,隱形坑很多:

比如東南亞國家普遍較腐敗、像柬埔寨這種高度依賴進口的國家,物價之高根本沒法過日子。

說真的,僅僅13兩點就可以把絕大部分想出國買房的人排除在外。再仔細看看錶格,每個國家都有很明顯的坑。

這真是富人的遊戲,中產別湊熱鬧了,你在國內幾套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