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故宮”華嚴洞——安順與故宮國寶的往事奇緣!

“战时故宫”华严洞——安顺与故宫国宝的往事奇缘!

戰時故宮

11月22日,在肅穆典雅的安順文廟,一場跨越時空的圖片書畫展如期舉辦,這次主題展是以抗戰時期故宮國寶南遷至安順華嚴洞這一段歷史展開。安順華嚴洞曾經在長達六年的時間裡充當過“臨時故宮”的作用,為保全中華的文化藝術結晶和精神財富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战时故宫”华严洞——安顺与故宫国宝的往事奇缘!

千古奇遇,歷史再現

主題展通過珍貴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為大家揭開那一段塵封的往事,讓那一段堪稱千古奇遇的歷史再現出來。許多現場的市民都紛紛表示這是一次與歷史的隔空對話,同時又是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的情懷之展。該展出讓現場的人們更加清晰地瞭解華嚴洞在抗戰時期為保存故宮國寶所做出的貢獻。

“战时故宫”华严洞——安顺与故宫国宝的往事奇缘!

下面,小編將結合杜應國老師的部分知識點,為你講述我們戰時的故宮——安順華嚴洞。

“战时故宫”华严洞——安顺与故宫国宝的往事奇缘!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寇入侵東北三省,為了文物的安全,先後分五批、總計19557箱文物被安全運抵上海暫存。而這些文物,並非全是故宮文物,而是分屬於故宮、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國子監等四家單位的。此後,在南京朝天宮庫房修建好後,這些文物又分批運抵南京存放。

而在“七七事變”後,南京文物分三批運往西部,故又有“文物西遷”之說。

“战时故宫”华严洞——安顺与故宫国宝的往事奇缘!

其路線如下:

第一批南路:共80箱,於1937年8月14日啟運,自南京、漢口、長沙運抵貴陽,1939年再轉往安順。

第二批北路:共7286箱,1937年11月啟運。線路為:南京——徐州——鄭州——西安——寶雞——漢中——成都——峨眉。

第三批中路:共9369箱,1937年11月底啟運。線路為:南京——漢口——宜昌——重慶——宜賓——樂山。

華嚴洞在安順的南郊,就是今天火車站橋頭出來的位置。此洞得名是因明末崇禎年間有和尚名真興,曾在洞中誦《華嚴經》。

“战时故宫”华严洞——安顺与故宫国宝的往事奇缘!

華嚴洞後面的山原名叫紫峰山,乾隆時貴州學政洪亮吉曾經遊歷至此,為其更名“讀書山”;在洞口上沿,還有民國貴州省主席楊森題“天地妙蘊”四字。

“战时故宫”华严洞——安顺与故宫国宝的往事奇缘!

文物遷來後,故宮博物院的典守人員莊嚴等,又在洞中建了座仿日本正倉院的庫房,以加強防潮效果。隨後成立了故宮博物院駐安順辦事處,莊嚴為辦事處主任。為保文物安全,貴州保安司令部特派一連士兵在此駐防。

1939年4月,又有南京古物保存所的五箱文物(主要為青銅器)計118件,因委託故宮博物院代為保存而移藏華嚴洞。

自此,這批國寶在華嚴洞藏存了將近6年,直到1944年底因“黔南事變”再度轉移到四川巴縣,這批故宮國寶在安順庋藏了5年10個月零13天。

“战时故宫”华严洞——安顺与故宫国宝的往事奇缘!

以上文字根據

@杜應國老師的文章改編整理

信息提供

@安順日報全媒體記者,梁惠琨

圖片@李航,武貴瓊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