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後,北半球晝長夜短,那麼這個白晝具體指多長時間?

一夕一戈


冬至日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這一天太陽斜射北半球,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長白晝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太陽逐漸北移,北半球開始逐漸變暖,白晝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

那麼冬至日,北半球的白晝究竟有多長呢?

首先我們知道任何時間晨昏線都是把赤道一分為二的,所以赤道的任何時間晝夜都是等長的。也就是說無論任何時候赤道的白天黑夜都是12小時,由於北極點和赤道的夾角是90度,那麼也就是說每一緯度相差的時間為12/90,以此只要知道任意一個點所在緯度都可以求出它的白晝與黑夜的時長。即北半球白晝時長為:12-(12/90*所在緯度),當然,由於晨昏線與地軸夾角為一個迴歸線的角度23度26分,所以這個算法適用於南北迴歸線之間(南迴歸線12+),而冬至日北極圈(66度33分)以北是沒有白天的。

由於畢業三四年了,很久沒接觸地理了,解釋的不是很專業,見諒!


琅嬛文學


首先這個標題是錯誤的!!冬至後是北半球晝逐漸變長,夜逐漸變短,持續時間到次年的夏至日。即冬至到次年夏至這個時間段晝長增加,夜長減少(南半球相反)。

其次晝長夜短(白天時間長,黑夜時間短)的時間是太陽直射北半球,即春分到秋分這段時間,南半球是秋分到次年春分。

由於地球自轉軌道面(赤道所在平面)和公轉軌道面存在夾角,即黃赤交角。


因此在不同的時間點,太陽光直射地球的不同緯度位置。在太陽照射下,地球被分為晝夜兩個半球:向太陽的半球是晝半球,背太陽的半球是夜半球,晝夜兩半球之間的分界線,被叫做晨昏線,晝夜的長短,視晨昏圈分割緯線的情況而定。緯線被晨昏圈分割成兩部分:位於晝半球的部分叫晝弧;位於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晝弧和夜弧的弧長,決定該地的晝長和夜長。

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26′之間來回移動,


1.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為春分或秋分,此時晝夜弧和經線重合,因此晝夜長短一樣,都為12小時。2.當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即春分到夏至再到秋分的這段時間,晝夜弧線和經線呈一定夾角,因此這段時間北半球晝弧比較長,所以晝比較長。

3.秋分到次年春分反之。4.當太陽直射南北迴歸線時,即直射南北緯23°26′,達到晝的最長或最短。

不同緯度,不同日期所對應的晝夜長短都不一樣。具體比較複雜,不一一概述。(以上主要以北半球為例)


小八愛地理


就北京市區來說,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正午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