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一方霸主刘备,竟输给了几个无名小辈

今天小编来和大家聊一聊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夷陵之战。这场战役是有蜀汉发动强攻,吴国防守,但是最终却是蜀汉大败。已经年逾花甲的刘备对他的结义兄弟关羽惨死而伤心欲绝,便借为关羽报仇的理由发兵攻打吴国。这次战争的展开可以说的意气用事的,虽说在过程中刘备也做了十分完善的部署,但终究英雄迟暮,惨败在年轻的吴国小将之下。

夷陵之战,一方霸主刘备,竟输给了几个无名小辈

此次战争的失败也许是先主刘备从未想过得,但是这场战争本身发出的口号便不具有号召力。因为关羽为吴国将领所杀,而刘备便兴兵攻打吴国,这个理由并不足以鼓舞士兵们的士气。在战场上本就是你死我亡的局面,更何况关羽是由于自己的大意和失误才致使自己丧命、也使荆州为吴国所占。所以说刘备这个兴兵的理由实在是难以服众。

夷陵之战,一方霸主刘备,竟输给了几个无名小辈

最初开始,当吴国收到蜀汉要起兵攻打他们的时候,孙权大吃一惊。但是一开始他并没有出兵应战的想法,而是主动求和。毕竟接连战争已经有所疲累,更何况还有曹魏在那虎视眈眈。但是汉昭烈帝心意已决,拒绝了吴国的求和。此方法不通,既然求和不行,那便战吧。吴国向魏国求和,决意一心迎战蜀军。蜀吴皆是三大强国之一,若是强烈进攻,吴国也断没有落人一头,畏畏缩缩的道理。

夷陵之战,一方霸主刘备,竟输给了几个无名小辈

那么先主这个一意孤行的想法,一直作为先主军师的诸葛亮又是在哪呢?其实当先主决定起兵攻打吴国之时,诸葛亮是坚决反对的。且不说他对关羽大意失荆州有没有不满,就是为了吴蜀联盟的大计,他也不会不同意。但是这次任凭他再怎么苦口婆心,先主的决定都不会改变。作为先主最为信任的人,既然无法改变先主的想法,那他只好固守在后方,为蜀汉军队提供行军粮草。更何况此次先主领兵作战,也需要他打理好朝政,辅佐太子监国之职。

夷陵之战,一方霸主刘备,竟输给了几个无名小辈

公元221年7月,夷陵之战爆发。两国以长江三峡为主要通道,蜀汉派吴班、冯刁等人大将率领三万士兵先行探入峡口,攻入吴国境内。而此时吴国也是紧锣密鼓的派兵布防。孙权命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率领孙恒、徐盛等人赴前线作战,抵挡蜀汉大军。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孙权修书曹丕,称臣求和。而后与蜀汉大军的战争才真正的开始。

夷陵之战,一方霸主刘备,竟输给了几个无名小辈

在最初,蜀汉大军的确是连连胜利,但是到了后来很快便被吴国大将陆逊找到了他们的弱点。在陆逊眼中的蜀汉大军浮躁激进,求胜心过于急切,居高守险虽可取的一时的胜利,但若是时间久了,士兵的精神气将会逐渐萎靡。所以这位镇西将军便说服了他的主上,先行退兵,以退为进。在经得同意之后,他率领数万大军退守夷道一线,进行防守抵御蜀汉大军。而后有设计将其引入高山峻岭地带,如此一来,蜀汉的进攻便极难展开了。

夷陵之战,一方霸主刘备,竟输给了几个无名小辈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大军在吴班等人的带领下进入了夷陵地带,而后在长江沿岸扎营数十个。在此期间,陆逊等吴国士兵任凭蜀汉的叫骂也不出城迎战。先主对此无计可施,便想派遣士兵前去攻打孙恒。孙恒是孙权的侄子,听闻此消息,吴国诸位将领都请求率兵支援。而作为大都督的陆逊却是早已识破先主的计谋,他认为孙恒在军中极得人心,况且粮草充足,他也不是什么无能之辈,于是仍旧按兵不动,丝毫不上当。先主面对如此的僵持现象,实在是无法了,数月来酷暑难耐,本就不是很稳的军心便越发的浮躁起来。蜀汉大军已经不复当初的意气,而是懈怠懒散了。

夷陵之战,一方霸主刘备,竟输给了几个无名小辈

这个时候吴国的机会便来了,陆逊认为蜀汉弃水路而沿岸扎营实在是不明智。于是他上表孙权认为时机成熟,请求转防御为攻。得到首肯之后,陆逊很快的就制定出歼灭蜀汉大军的一个方法。火攻蜀汉军营。在那个时候,天气炎热,而扎营的周遭又是树木丛生,倘若用火攻,绵延数里,既能将书哈大军打个落花流水。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火攻之后,敌方军心大乱,而此时孙恒率军参战,与蜀汉那些懒散之兵相较自然是胜算极大的。随后有派遣水军堵住蜀汉与长江两岸的联络。在此绝妙之机下,蜀汉大军当真是插翅也难飞了。

夷陵之战,一方霸主刘备,竟输给了几个无名小辈

在吴国军队的连连攻击之下,蜀军很快便被歼灭的大半,先主见大势已去,只好在护送至下两忙逃走。在逃走的过程当中,还受到了他的小辈孙恒的追击,一路的追赶,先主甚至差点命丧他手,最后还是利用烧装备堵塞通口才得以逃脱。逃到白帝城之后,吴军也未曾放弃,知道赵云前来支援,才撤军离开。此次战役,蜀军大败而归。

夷陵之战,一方霸主刘备,竟输给了几个无名小辈

小编认为,此次战役的准备本就不充分,无论是从军心来说还是作战策略,先主过于求胜的心思在此次战役当中就会显得浮躁短浅。失败而归,也是意料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