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成霸业

今天小编来和大家聊一聊汉末年代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挟天子的方法并不是曹操第一个使用的。早在春秋时期便已有先例,而曹操此举也是效先人之法以成就自己的霸业。在当时那个奉行儒学的正统年代,都将曹操是为奸臣之流。但是潮流潮涌,乱世英雄,强者为王本就是历史常态,又何故因为正统之理而对此强加苛责呢?

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成霸业

在汉末年代,君臣之间的等级界限形同于无,因为各方诸侯的实力强盛而导致中央君主势力低微。如董卓一般的奸臣当道,更是使得皇帝威严荡然无存。董卓在汉朝末年可以说是只手遮天,上到皇家内院,下到各方诸侯,他之张扬跋扈的行事作风都传之甚远。他的势力甚至强盛到直接推翻皇位之上的人,而改立一个他认为无能好要挟之辈。汉献帝便是被他一力推上皇位的人。

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成霸业

只是董卓虽然势力大到可以决定汉朝君王的人选,但是他为人除了蛮横残忍之外并无什么才智来支撑他。所以在挟天子之后,却并不知该如何做了。汉献帝庸懦无为,各方诸侯都未曾将他放在眼里,所以董卓最初想要扶持他的心思也由此歇下了。这个皇帝当真成为了有名无实的傀儡。

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成霸业

汉末乱世,各地动荡不安,也正是由此背景,才养育出如曹操般这样的枭雄。曹操为众人所知的都是一个奸臣白脸的形象,但事实上他的心胸宽广,雄才大略当属世间无二。比之董卓只知道喊打喊杀,他更有谋略和智慧。乱世之中,性命最是难守的,能够才此间成为当世英雄,掌一方天地,成就功名霸业,才不悔世间走一遭。

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成霸业

东汉末年,不仅地方割据势力庞大,对外的匈奴亦是蛮横无比。曹操效仿前人挟天子以令诸侯,运用天子之名,来向国内割据势力二袁、吕布、韩遂等人发动征讨战争。他领兵遣将,运用自己的谋略和智慧披荆斩棘,将内部的大多势力一一清理干净。以天子之名义成功的同意了北方,又派兵降服匈奴、鲜卑等族。他的之一举措明智又行之有效。他的威名已经替代了董卓,更使得八方诸侯更加忌惮和臣服。

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成霸业

曹操挟持汉献帝而号令诸侯的举动,也使得他成为了当时与董卓同流的人,但是生逢乱世,心怀大略者应不拘泥于俗世眼光。更何况东汉一直以来所奉行的正统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当各方诸侯势力强盛到威逼中央的时候,当有董卓此等奸臣废帝而改立的惊天之举的时候,正统与东汉这一时期实在是说不上话,也在此间慢慢的沉寂下来。

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成霸业

更何况,汉献帝这个正统之子都没法在这乱世说得上话,又何必将此条条框框强加于他人呢?相较于董卓而言,曹操实在是含蓄了很多。他有能力有才干,却只是挟持一个傀儡皇帝来号令天下,倘若他真的是大逆不道的奸臣,那为何不直接除掉汉献帝,用自己天子名声来征服天下呢?连当初无甚谋略智慧的董卓都可废帝,他的本事应该更加厉害才对。但是曹操并没有这样做,他仍然是保留了汉献帝天子的地位,或许他想要做的只是让各方势力承认他的强大,他的霸主地位而非是天子。

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成霸业

就当时而言,曹操虽是枭雄一般的人物,但在那个时候但凡有一些实力的,哪个不是能力出众。虽说各地势力纷纷而起,但是东汉还未曾覆灭,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对此在意。毕竟正统儒教之理压不住曹操,可未必不能压住其他人。想必他也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以天子的名声来征讨各方。这样更加的名正言顺,有理有据,世间虽有所不满但是到底无法对其做出反驳和抵抗。

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成霸业

他以天子名声不断的征讨后,成功的统一了北方的势力,而东汉末年那些个因为割据而衰落的经济也逐渐好转起来。他知人善用,广纳贤才,黄河一带在他的治理下变得更加清明。北方的势力也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利用天子的名声兴修水利,恢复耕作,使得百姓生活逐渐的回到正轨。他所做的一切也大大的降低了东汉末年代战乱所带来的流离失所、经济停滞、百姓困苦的局面。而他的这一举措也为后来的魏国政权奠定了基础。枭雄如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所达到的成效也比晋文公等这些前人要来的更加显著一些。

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成霸业

小编认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这一举动,虽说也是为了他的威名能够远扬,他之霸业可以实现,但是在此期间他所作出的每一件事、颁布的每一条法令也有着为天下考虑的心思在里面。天下大势,分裂各处,朝廷动荡,百姓难安。虽说他自己的野心不亚于任何一个人,但是他的理想抱负必不会建立在百姓的苦难之上。他愿意在实现霸业的这一途中,去解决势力割据的场面,去减轻或缓解百姓因此遭受的不幸。有野心,亦有平天下之志,枭雄之称,当之无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