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從哪些維度評判一本書的優劣?

昨天,有小夥伴在後臺留言:

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我們該從哪些維度評判一本書的優劣?

啊,我好討厭這種大問題啊,感覺怎麼回答都全面,但是既然小夥伴問了,就得回答啊,尤其我們靜雅思聽還總是標榜自己為人挑選好書,不回答不大好啊。

我們該從哪些維度評判一本書的優劣?

答不全面又一定要答,那就學孔子說仁好了:

“仁”是孔子學說的中心,總有學生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的方法不是搞嚴格定義,而是想到什麼說什麼。

樊遲問仁,他說“愛人”,顏淵問仁,他說“克己復禮”,仲弓問仁,他又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反正仁有很多表現,學生問起來,不妨因人因時說些不同的點,不求全面,但求能給人以啟發。

OK,借鑑這種思路,不求全面、但求啟發,當下的我該如何回答好書的問題?

嘿,我們不妨從電影《死亡詩社》說起吧,在電影《死亡詩社》裡有這麼一段戲,老師Keating叫學生Perry讀一段《詩歌鑑賞》的序言,於是Perry老老實實地讀了起來:

《詩歌鑑賞》,作者J·埃文斯·普里查特博士。要完全理解詩歌,我們首先必須瞭解它的格調、韻律和修辭手法,然後提兩個問題:第一、詩歌的主題是如何藝術地實現的;第二、該主題的重要性如何。第一個問題解決的是詩歌的藝術性,第二個問題回答的是它的重要性,一旦弄清這兩個問題,判斷該詩的優劣也就不是個太難的問題了。如果把詩歌藝術性的得分畫在圖表的橫軸上,把它的重要性記在豎軸上,計算一下所覆蓋的面積,也就得出了它的優劣……

等Perry讀完,Keating老師評論說:

胡扯,這就是我對J·埃文斯·普里查特的評價。我們不是在安水管,我們是在談論詩歌。我是說,你怎麼評論美國詩人班德斯坦的詩?“我喜歡拜倫,我給他四十二分,但並不為之欣喜”?

然後,Keating老師就鼓動學生把那頁教材給撕了。

這就是我第一個要說的事:書與書間千差萬別,想要靠幾個分數來評判書籍優劣是不大可能的;而且,書籍評價歸根結蒂是為人服務的,而人跟人之間千差萬別,甲之蜜糖可能是乙之砒霜,這更加劇了書籍評價的難度。

我們該從哪些維度評判一本書的優劣?

當然,我知道說到這,你們肯定還是不滿意——“這小子還是沒回答問題嘛!”別急,說完書籍評價的難處和侷限後,我可以強為之答了:

靜雅思聽的書籍評價是按三個維度來的——見識、思辨、審美。

所謂見識,可以是科學故事——我們怎麼知道地球是圓的,可以是歷史知識——中國是怎麼走到今天的,也可以是簡單的見聞——日本人的工作文化如何。總之,見識就是一些客觀的事。一本書見識方面的評分高,就是說它給我們講了很多之前我們不知道的事。

所謂思辨,可以是科學方法——演繹法和歸納法有什麼區別,可以是歷史反思——歷史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更可以是頭疼的天問——上帝真的存在嗎?總之,思辨就是一些頭疼的問題,更多的是對事實進行辨析、思考。一本書思辨方面的評分高,就是說它能幫你思考一些抽象的哲理。

至於審美,可以是讚賞科學——勾股定理的證明思路好贊,可以是慨嘆歷史——“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更可以是情感上的感動——比如《小王子》的憂傷。總之,審美更多的是情感觸動。一本書審美方面的評分高,就是說它能給你增加一些情感體驗。

我們該從哪些維度評判一本書的優劣?

多看、多想、多感受,就這麼簡單。如果一本書能幫大家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領悟更多的智慧、收穫更多的感動,我們就認為它是一本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