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用的毛笔竟然是这位秦朝武将发明的?


文人用的毛笔竟然是这位秦朝武将发明的?

每逢清明节,南充蒙氏宗亲祭祖仪式都会在嘉陵区大兴乡碑垭口村蒙家山举行。顺庆、高坪、西充、南部以及重庆、遂宁、攀枝花等地的蒙氏宗亲围在一座古墓前,向先祖鞠躬。

南充蒙氏从何地、何时迁来已无从考证,但有证据显示,南充蒙氏很可能是秦朝大将蒙恬的后裔。嘉陵区地方志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蒙氏最早在秦末汉初就入川了,另有一部分蒙氏是在清朝康熙年间 ‘湖广填四川’来的。”

文人用的毛笔竟然是这位秦朝武将发明的?

顺庆、嘉陵、高坪、西充、南部等地如今均有蒙氏定居,而顺庆区金台镇当是南充境内蒙氏聚居人数最多的地方。金台镇素有“毛笔之乡”的美誉,当地人制作毛笔需经过108道工序,到上世纪80年代初,该镇仍有数百人制作毛笔,集市上建有好几个“笔市”。当地蒙氏普遍认为,蒙恬发明了毛笔,蒙氏祖上把制笔的工艺带到了金台。

文人用的毛笔竟然是这位秦朝武将发明的?

据传,公元前223年,蒙恬带兵在外作战,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况,蒙恬定期写战报上奏秦王,但当时所用的书写工具书写速度很慢。一天,蒙恬打了几只野兔回营,一只兔子的尾巴拖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大受启发,利用兔尾制作毛笔,经过多次试验、改良,总结出制笔的108道工序,才有了后来被称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

文人用的毛笔竟然是这位秦朝武将发明的?

金台制笔工艺是否为蒙恬后人所授,已没有真凭实据。但在金台镇的蒙承宫村、土地垭村,至今约有90%以上的村民姓蒙。60多年前,蒙承宫村建有蒙氏家庙,家庙神龛上和嘉陵区大兴乡蒙家大院的神龛上一样,写着“造笔启文人,辅秦称大将”的楹联。蒙氏后裔认为,神龛上供奉的祖先当是秦朝名将蒙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