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編者按:1927年至今,《時代》的年度人物評選已經走過了91個年頭。翻看往年的評選結果,你會發現編輯部的選擇涵蓋廣泛,且並非建立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在回應外界持續不斷的爭議和質疑時,《時代》表示道:這一評選旨在選出“對世界和我們的生活造成了最大影響那個人/集體/物”,作為對該年重要面貌的一次回顧。它更像是對當下世界的一份真實記錄。隻身飛過大西洋的查爾斯·林登博格,納粹黨領袖、猶太人大屠殺的主要發動者之一阿道夫·希特勒,參加朝鮮戰爭的美國士兵們,美國的嬰兒潮一代、打破沉默、推動#Metoo運動的女性和男性們,都曾入選其中。

12月11日,《時代》將2018年的年度人物頒給了那些“守護真相”的記者們,他們包括曾多次撰文批評沙特王儲改革計劃的沙特記者賈馬爾·卡舒吉、創立新聞網站Rapper,發表了數千人在菲律賓警方的在禁毒行動被殺害的報道的菲律賓斌記者瑪利亞·瑞薩(Maria Ressa)、曾報道緬甸軍方屠殺10名羅興亞人的事件的緬甸記者瓦龍(Wa Lone)和覺梭(Kyaw Soe Oo)、以美國《首府新聞報》的記者們等。這些人物間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因“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而遭受監禁甚至謀殺。

非盈利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世界範圍內共有262名記者被監禁,預計今年的數量將再次上升。《時代》在年度人物報道中寫道:“這本該是一個民主快速發展的時代,而一個知情的公民對自治政府而言至關重要。然而,我們看到情況正在倒退。……老式的暴君接受了審查,現代世界的暴君發現此舉更加困難,便選擇煽動大眾不要信任那些可靠事實。”“對真相的操作和濫用出現在了今年很多重大新聞中,這是對自由的潛在威脅,而這種威脅還在不斷增長。”

今天的推送是一份書單。在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人冒著巨大風險,捍衛良知、追求真理的故事,也可以看到公民對正義的國家的政治義務——包括對真相的質詢、對普遍價值的踐行,為何對構建和維繫一個良性的公民社會而言如此重要。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客居己鄉:一段匈牙利生活》

[匈牙利] 哲爾吉·康拉德 著

徐芳園 譯

三輝圖書/人民日報出版社

ISBN :978-7-5115-5696-7

匈牙利作家哲爾吉·康拉德幾乎參與了20世紀東歐每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

1933年,康拉德出生,待他六歲時,“二戰”爆發。

1944年,德國佔領匈牙利,康拉德與姐姐前往布達佩斯投奔親人,第二天,故鄉所有的猶太人都被送往集中營,他的同學全部被殺。

1956年,蘇聯坦克開進布達佩斯,年輕的康拉德端著機槍在街上四處遊逛。

這是一部關於戰爭、政治、文學與家庭的回憶錄。前半部分“離去與歸來”講述了“二戰”時期作為一個猶太人可能經歷的愛與背叛,危難與離奇。後半部分“日食時分,獨立山丘”則聚焦於中歐知識分子在革命年代的行動,面對審查與監禁時的對抗,以及彼時不得不面對的去國與留駐的選擇。閱讀這些文字,猶如親身穿越了一段動盪激烈的東歐歷史。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緩刑時刻》

[意] 普里莫·萊維 著

謝小謝 譯

三輝圖書/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086-9350-7

十五個故事,每個故事只寫一個人:在集中營裡堅持演奏音樂的藥劑師、與萊維分享蘋果和古老神話的木匠、想從集中營裡送出玩偶給情人的吉卜賽人、每天為萊維帶來一份湯的泥瓦匠洛倫佐……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在精神或物質上幫助了萊維,使他最終得以倖存。

本書所寫的不是集中營裡最為悲劇性的事件或最為慘痛的經驗,它捕捉的是那些奇特的、少量的緩刑時刻,在這些時刻,最壞的事尚未降臨,被壓抑者得到片刻喘息,短暫地重獲尊嚴,人類精神在泥濘與卑屈中重現。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薔薇花與十字架》

楊不風 著

三輝圖書/鷺江出版社

ISBN : 9787545914535

本書收錄的二十餘篇文章,分為“知識與信念”“自由與責任”“學術與政治”“民族與世界”四個篇章。楊不風在其中研讀經典,剖析大眾文化,觀察現實社會: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海德格爾到《黑客帝國》《攻殼機動隊》,他思考深刻問題但拒絕枯燥,關注流行文化但拒絕膚淺;他討論公共議題,不懼爭議,聊難民危機與種族主義的復興;更從書齋走向街頭,踏遍德國小城的書店、親歷德國學生運動,將私人的豐富體驗帶入象牙塔中的思索。透過這些文字,我們或可一窺多元社會中的現代人共同面對的價值困境,並於其中為自身所經歷的困惑尋找解答。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荒野帝國》

[美] 羅伯特·D·卡普蘭 著

何泳杉 譯

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ISBN :978-7-5117-3308-5

1995—1997年,卡普蘭在故土美國及周邊開始了一場旅行,從堪薩斯走到西海岸,從中部的密蘇里走到西部的俄勒岡,從北部的加拿大邊境走到南部的墨西哥。透過政治與文化的視角,卡普蘭發現了一個轉變中的美國——一個在種族、階層、教育、地理上充滿了區隔和斷裂的美國。這裡,財富在迅速增加,但貧富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傳統的信念已經消逝,而新的信念僅僅處於萌芽狀態。這個大國並非衰落,而是正在緩慢而不可逆轉地蛻變出一種全新的身份認同。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自由的忠誠》

[美] 安娜·史蒂茨 著

童志超 顧純 譯

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ISBN:978-7-5117-3328-3

借用生動真實的日常情境,援引康德、盧梭和哈貝馬斯,史蒂茨引人入勝地論述了:平等自由的價值只能通過合法的國家權威來實現,公民對正義的國家有政治義務,且應將普遍的正義原則,而非民族文化,視作效忠國家、團結同國同胞的理由。本書充滿原創性地構想了一種開放的公民身份,主張將正義的國家看作以實現普遍價值為目標、如交響樂團般的日常團體,而民主政治應是實踐普遍價值的集體行動。

《自由的忠誠》這部前沿著作為當下每個人所面臨的關於正義與忠誠的選擇提供了指導。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美麗靈魂:黑暗中的反抗者》

[美] 埃亞勒·普雷斯 著

劉靜雯 譯

三輝圖書/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086-7260-1

在世俗認可的觀念與看似堅實的制度面前,“說不”是一件極需理智的頭腦和道德勇氣的事情。在本書中,記者埃亞勒·普雷斯以多年的觀察、採訪入手,以神經科學、組織行為學和道德心理學的前沿實驗成果為輔助,講述並分析了四個普通人如何為“正義”發聲的故事。

從“二戰”前庇護猶太難民的瑞士移民局警官,到巴爾幹種族屠殺中拯救異族難民的塞爾維亞人;從違抗軍令為巴勒斯坦受難者提供援助的以色列士兵,到華爾街揭露客戶存款黑幕的分析員——在一個個看似簡單的舉動背後,他們打破偏見,捍衛良知,凸顯出平凡靈魂中亦有抵抗“平庸之惡”的巨大力量。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在德黑蘭讀:以閱讀來記憶》

[美]阿扎爾·納菲西 著

朱孟勳 譯

三輝圖書/外研社

ISBN:978-7-5135-6118-1

1995年秋,伊朗學者阿扎爾·納菲西辭去教職,她挑選了七名學生,邀請她們和自己堅持一場秘密的讀書會。每週一次,她們讀納博科夫,讀菲茨傑拉德,讀亨利·詹姆斯,讀簡·奧斯汀。

對這些作品中人物與命運的討論讓她和她的學生們越發領悟到自由與自我的意義。她和她的學生們秘密而堅定地反抗著,在政府強制要求女性戴面紗著黑袍的時候,私下悄悄地化妝、塗指甲油,她們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期盼著美好的未來。面紗和黑袍之下,藏的卻是她們五彩繽紛的夢。而閱讀,則是她們作為個體的最後也是最不能放棄的堅持抗爭、追求自由的方式。

納菲西以清新而富有詩意的筆調,記錄這些德黑蘭的年輕女性如何閱讀這些被伊朗政府列為禁書的西方文學名作。她們個體的生命歷程亦證明:隱秘的閱讀所帶來的“微小的開口”,通往的卻是極大的自由。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我的自由源泉:波士頓筆記》

羅四鴒 著

三輝圖書/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086-7100-0

本書收錄記者、自由作家羅四鴒的生活隨筆、書評和文化觀察筆記數十篇。生活、讀書以及由此二者帶來的對善的尋覓,共同形成了羅四鴒的自由源泉。

懷念野蠻時代的盧梭、帶著“傲慢與偏見”的阿倫特、20世紀90年代的全民偶像Beyond樂隊、新近發生的波士頓爆炸事件……無論書寫何物,羅四鴒的文章始終起自美國文化,終於對中國的思考,省思歷史的同時不忘觀照當下。她將自己真摯而瀟灑的情感與思考付諸筆端,字字較真,入情入理,憑著文字向內心純真的善意靠攏。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在緬甸尋找喬治·奧威爾》

[美]艾瑪·拉金 著

王曉漁 譯

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ISBN:978-7-5117-3065-7

美國記者艾瑪·拉金重訪了奧威爾在緬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曼德勒、渺彌亞、仰光、毛淡棉、傑沙……她試圖為一些問題尋找答案:是什麼樣的經歷促使奧威爾放棄了殖民地生活,轉而從事寫作?又是什麼讓緬甸這個地方變得如此貧窮和悲慘?拉金復原了奧威爾這段幾乎被所有研究者忽略的生活經歷,並寫出了奧威爾對今日緬甸的精神影響。與此同時,她帶著奧威爾的清醒和觀察力,刻畫了在殖民幽靈與獨裁統治的交纏下,緬甸日常生活的矛盾與荒誕,以及人們的恐懼與希望。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生死民主》

[澳]約翰·基恩 著

安雯 譯

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民主真的誕生在雅典城邦?議會制度真的是英國送給文明世界的禮物?為什麼婦女在遠離現代歐洲權力心臟的地方更早地贏得了投票權?如果在不久的未來,民主這個東西在世界上枯萎了、消失了,那會怎麼樣?

著名政治哲學家約翰·基恩在本書中向關於民主的起源、含義和當代意義的傳統觀點發起了挑戰。他描述了民主誕生時千差萬別的歷史背景,追溯了民主不斷變化、備受爭議的含義,解釋了現代民主為何以及如何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傳播。

注:題圖為美國《首府新聞報》的記者們。

進入三輝天貓專營店

“他們甘願為真相冒險,為公共話語搜尋必要的事實”丨書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