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通鉴|大太监石显之诬杀京房

衣赐履按:上次讲到,京房和元帝刘奭,搞了一场如何区分贤臣小人的谈话,谈完之后,刘奭该干嘛干嘛,啥也没变,让京房继续抓好官员考核事项。尽管京房是

易术巨子,对自己的命运也有基本的掌握,然而,面对不懂易术的大太监石显,还是难逃一死。

还是前37年,刘奭(读如示)让京房推举通晓考察功绩、行政经验丰富的弟子,打算搞个“考核官员”的试点。京房推荐了中郎任良、姚平,并向刘奭表示,希望任用这哥儿俩为刺史(州督导官),到州里试行考功法,京房自己则留在中央,负责上传下达,以防言路被阻塞。

中书令石显、尚书令五鹿充宗对京房恨得咬牙切齿,踅摸着不能再让京房跟刘奭老这么见面了,得赶紧把京房踢出京城。于是,他们向刘奭建议,应该用京房做郡守,既然是他提出来的考功法,那就让他自己去试点,效果肯定好诶!刘奭一听,对啊!立马任命京爱卿做魏郡(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太守,亲自试点考功法。

衣赐履说:石显和五鹿充宗对京房愤怒,其实是因为,考功法一旦实行,从理论上来说,选人用人就以人为因素为主向以制度用人转变,这样,想通过用人来谋取好处难度就会加大,相当于被断了财路。所以,历朝历代,很少有大官僚愿意改变用人方式的。

酱香通鉴|大太监石显之诬杀京房

【京大师,救不了自己的命】

京房大吃一惊,他非常清楚,只要他一离开京城,见不到刘奭,那一切就完蛋了。但是,他又没有理由不去上任,于是向刘奭请求,希望魏郡可以不必接受刺史监督,千石以下官员,全由京房考核,到年终时,准许他乘驿车回京当面奏事。

衣赐履说:此为京房自保之策。按照法律规定,刺史对各郡、国进行监督,每年回长安向朝廷报告情况。而太守是地方政府首长,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郡府。京房要求不接受刺史监督,目的并不是想摆脱刺史掣肘,而是必须取得回京汇报的权利,防止石显等人切断他和刘奭之间的沟通管道。

刘奭同意。

京房知道因为自己提议考核官员的意见,外朝的大臣们一致反对,而内朝的石显、五鹿充宗更为怨恨,越想越冒冷汗,再次进献封事(秘密奏事)说:

近日以来,雾气减弱,太阳光明,我非常欣喜,知道陛下已经下了决心。然而后来卦象显示,有臣下侵犯君主的迹象,我怀疑陛下又有动摇。我内心恐惧,就想面见阳平侯王凤,没能如愿。到了六月十八日,我还是被任命为太守,这说明皇上虽然贤明,但还是有权臣在左右陛下的决定。我上任太守之后,恐怕会被当权者所遮挡,身虽死而功不成,所以我希望年终乘传车回京奏事,承蒙怜悯而允许了我。然而,六月二十日,大雾再起,遮蔽日光,这是皇上又在犹疑的征兆。六月十八、十九日之间,一定有人阻挠我的请求,不许我乘传车回京奏事。

酱香通鉴|大太监石显之诬杀京房

【所谓起雾,就认定朝中有奸臣,可谓无稽之谈】

果然,京房还没出发,刘奭就派王凤传旨,不许京房乘传车回京奏事。京房更加惊惧。

衣赐履说:我们不能理解刘奭出尔反尔的理由是什么,但他的耳根子一定是很软的。这样的皇帝,想要得到他的宠幸,就一定不能离他太远。因为,身边人说什么他都觉得对,哪怕观点完全不同。批准还是不批准,唯一的标准是,看谁在他身边。

秋季,京房离开京师来到新丰(陕西省临潼县东北),依靠传递文书的人进献封事,说:

酱香通鉴|大太监石显之诬杀京房

【遁卦,似乎不是这个意思,呵呵】

我于六月间上书陛下,指出“遁卦”的示意并不明显。我认为,有道高人离去,天气就会寒冷,大水涌出成灾。到了七月,果然大水涌出。我的学生姚平对我说,您可以称得上是得道之人,但您也不要过于相信,您预言灾异,从来没错过,现在大水涌出,岂不是说有道之人将被放逐、死于他乡?我对他说,陛下是至仁之君,对我尤为优厚,就算因直言而死,我也一定要说。姚平又说,你这是小忠,不能算作大忠,秦朝末年,赵高当权,有个叫正先的人,对赵高加以讥刺,赵高将他诛杀,这件事竟然大大助长了赵高的威风,让赵高更加骄横跋扈,恣意妄为,所以说,秦之乱,正先相当于催化剂啊。现在我外放为郡守,恐怕还来不及有所作为,考功法还不能正常实施,就会被诛杀。希望陛下不要让我应验大水涌出的预言,担当正先的角色,而被姚平讥笑啊!

京房到陕县(河南省三门峡市),再次密奏,说:

我先前建议由任良负责官员考绩,让我留在朝廷。议论此事的人知道这样对他们不利,最主要是不能阻止我进见陛下,所以他们坚持说,与其学生出面,不如试用老师。可是,如果派我当刺史,他们仍然担心我还有面见陛下的机会,于是又说,当刺史不如当太守,直接落实考功制。他们的真正目的,其实就是要阻止我们君臣见面。陛下没有反对他们的主张,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这正是阴云乱风所以不散,太阳失去光辉的原因。我离京师长安渐远,太阳的昏暗越来越重。盼望陛下不要忘记把我召回京师,而轻易违背天意。邪恶阴谋,人虽不觉,上天却必有变化,所以人可以欺,天不可以欺,请陛下详察!

衣赐履说:从行文上看,京房当然是既正直又有理想的官场新鲜血液,然而,阴个天,刮个风,来场雾霾,就跟某个朝臣的某个举动联系起来,一直用这种无稽的东西来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实在让人无法乐观起来。

月余之后,刘奭下令逮捕京房,押回长安,扔进大狱。

原来,淮阳王(首府陈县,河南省淮阳县)刘钦的舅父张博曾经向京房学习《易经》,大为敬服,就把女儿嫁给京房。京房与岳父相处不错,每次朝见刘奭前,都把自己的主张告诉张博。张博觉得刘奭应当采纳京房的建议,但京房的建议损害了朝臣的利益,恐怕大家都不会支持京房。

张博于是对京房说,淮阳王刘钦是皇上的亲弟弟,聪明通达,喜欢政事,如果现在让刘钦上书要求入朝,他应该能帮助你。

京房说,恐怕不可能吧?

张博说,有什么不可能!

京房说,石显和五鹿充宗,深受皇上宠爱,他们把持朝政多年,和宰相韦玄成都尸位素餐,从来没为老百姓做过实事,所以,他们特别不希望实行考功法。淮阳王入朝,如果能劝皇上试行考功法,那固然好,即使一时不能实行,至少可以建议皇上,说宰相、中书令任事很久了,没有功劳,应该免职,用御史大夫郑弘接替韦玄成为宰相,用钩盾令(少府之下的官位,一般也为太监)徐立接替石显为中书令,这样,我的考功法就能施行了。

张博让京房替刘钦起草请示上朝的奏章草稿,然后交给刘钦,但这些事儿全让石显暗中知道了。京房在朝时,因为与刘奭非常亲近,石显按兵不动。等到京房出任郡守,石显立即上告京房与张博通谋,诽谤国家大政方针,并归罪于天子,连累诸侯王。

于是,刘奭下令,京房、张博,斩首示众,郑弘免官作百姓。

京房死时,四十一岁。

衣赐履说:实际上,京房一提出考功法,就已经死定了。天下是皇帝的,皇帝当然希望官僚们都能干,愿意实施考核。但是,官员们没一个愿意,特别是,考核干部这么大的事儿,只不过是一个郎官提出来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京房相当于是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朝廷,即使石显不杀京房,其他大臣也不会放过他的。

我们顺着历史长河赶赴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实施随事考成法,那是混迹于内阁二十多年之后,得了首辅的位子,又值皇帝年幼,太后支持,权势如日中天,这诸多因素齐备的情况下,才得以实施的。即便如此,张居正一死,立即被一干朝臣弹劾,抄家罚没,差点连坟墓都让人给挖出来!所以说,没有与所有人为敌的

决心和能力(能力更重要),考核干部这种砸人饭碗的事千万不要干,不是说这个初衷不好,而是说,条件不具备时,好经也会被念坏,这才是悲剧。

我标题上说石显诬杀京房,其实不准确,京房被判斩首,一定是依大汉律法,就是犯了死罪。最可能的是,淮阳王刘钦预见到京房的考功法必然招致灾祸,出于自保,故意把京房的所作所为泄露出去。因此,京房一定在证据面前,哑口无言。

京房之死,是个悲剧,但不是冤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