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民“貓冬”都乾點兒啥?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東北冬天出奇的冷,沒啥事大夥都想在屋裡貓著,誰也不願意出來。這不,今天到村裡轉一轉,轉了一道,就零星看見三兩個人影。可絕大多數人家煙囪都冒著煙,咋不見人呢?我打算走幾家串串門,看看老鄉們都是怎麼貓冬的。

東北農民“貓冬”都乾點兒啥?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張大爺家有一隻小哈巴狗,我一進院,立刻就搖頭晃腦奔我來了,歡快地把我迎進了屋。呵!這是蒸豆包呢!外屋地大鍋呼呼冒著蒸汽,柴火燒得倍兒旺。裡屋炕上張大娘和兒媳婦、李嬸三人正盤腿坐炕上包著呢!她們熱情地把我讓上炕,我也學著包了一個,還真是個耐心活兒,我是幹不了啊!聽她們嘮,年年張大爺家和李嬸家都合著蒸豆包,兩家湊一起幹活熱鬧,再說前兩年家裡人少,自己家蒸那點兒玩意不夠費事的。這兩年,不光是自己家吃,張大爺家的小兒子張軍還做起了賣豆包的小生意,豆包能凍住了,這兩家人就開始在一起蒸豆包,張軍每天早上騎著摩托到城裡的市場去賣,也就兩個多小時,能賣三百多個,一天能淨賺百十來塊錢,賣到年前,也是不少的收入啊!說著大鍋裡的豆包出鍋了,張大娘熱情地給我鏟了三個豆包,放了點兒白糖,微酸香甜的味道,彈糯粘牙的口感,很久沒有吃到這麼正宗的豆包了。一向靦腆的我居然厚著臉皮又要了一個吃,真是好東西啊!我讓張大爺給我裝了一兜,打算讓從來沒吃過的兒子嚐嚐。當然,豆包不能白拿,雖然張大爺硬扯著不收錢,我還是扔下20塊錢。

東北農民“貓冬”都乾點兒啥?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王叔家正在吃早鈑,這伙食也是沒誰了,4個豆包下肚的我在王叔的盛情相邀下沒控制住,又上桌拿起了筷子,沒辦法,王叔是個熱心腸,而且飯菜太誘人,必須得嚐嚐。主食是小米粥,自家的新小米,油黃鋥亮,使人忍不住就想喝上一口。還有大鹼饅頭,比碗還大,我掰了一小塊,新蒸的饅頭就是好吃。也有豆包,是煎的,我忍住沒吃。菜是芥菜絲炒肉,也是自己家醃的,酸菜、凍白菜、凍蘿蔔、大蔥等一大盤子蘸醬菜,笨雞蛋炒毛蔥,還有鹹鴨蛋。天啊!這生活,就是隨便走了一家就碰上了這伙食,我們城裡人表示很鬱悶!王叔家兩晌地都種的有機小米,賣得比普遍小米貴,但銷量不愁,每年都有大廠家來收,自己家留點兒夠吃的,其餘的直接被收走了。我不禁感慨,現在的農民真的是越過越好呀!

東北農民“貓冬”都乾點兒啥?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趁著時間還早,我又串了兩家。一家炕上、凳上坐了七八個人,喝著茶水,吃著瓜子在閒扯,非常熱鬧,大夥嘻嘻哈哈,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農民閒著的時間都願意聚個堆,嘮那些千年不變的嗑。還有一家是老倆口,六十左右歲的樣子,為城裡的兒子看孩子,牆上貼滿了漢語拼音和看圖識字,電視正放動畫片,爺爺摟著孫子看得津津有味,奶奶在往炕上鋪剛洗完的小衣服,這也是一種生活!

東北農民“貓冬”都乾點兒啥?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你們是不是也羨慕農村的這小日子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