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源头(上古神话)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源头(上古神话)

读《中国文学史》上古神话部分时,脑海里会浮现很多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封神演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这些神话印象由读书时历史、语文课本获取而来,或者由儿时的电视剧中略知一二。

在自己学问、知识、认识都较为浅薄、懵懂的时期,既感慨于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会陷入神话是胡说八道或者迷信的疑惑。

而后在《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庄子的《逍遥游》也得益于神话,屈原的《离骚》中多处引用神话,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也笼罩着浓厚的神话色彩....等等,神话作为素材,遍布于中国古代经典文学的每个角落,经过文学家的发觉,改造,再创作,使得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这种种因神话影响的文学脉络,使我意识到自己知识体系的局限和浅薄,原始人类虽然无法像今天的我们一样,受知识体系的训练,拥有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却依然有着深刻、复杂的源于本心对世界、宇宙和人类本身的思考和认识。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源头(上古神话)

中国文学的源头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身份低下,在当时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些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如地震、洪水、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尤其令人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神灵和魔力,自然和社会秩序体现了神灵的意志,或者各种神灵的平衡,而灾难现象则是恶神或人类自身过错而招致神灵惩罚的结果。

神话的内容主要涉及自然环境、人生际遇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通过各种神奇的想象,显示对某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也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象呈现戏剧性属性,在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令人不安的情绪。

神话是原始先民的综合意识形态,凝结着先民对自己和对外界的思考和感受,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也是先民对愿望的表达。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敬重生命、爱护人民的意识,体现了先民们的抗争精神,同时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源头(上古神话)

神话比文字出现的更早,先是口头相传的传说时期的文学,有了文字以后,神话得以被记录。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其中《诗经》《楚辞》是上古时期两部诗歌的总集,多有取材神话的诗篇。

神话被保留在一些历史著作中,比如《国语》《左传》《逸周书》《庄子》《穆天子传》《淮南子》《孟子》《墨子》《吕氏春秋》等。

由于时代久远及后世文化整理者对神话采取排斥态度,致使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资料零散不全,没能像希腊神话那样完整而系统的保留下来。

在所有的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神话价值。《山海经》是我国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神话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源头(上古神话)

中国神话的主题分类

①创世神话

关于世界起源的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盘古不仅分开了天地,死后同时也变成了天地万物的缔造者。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也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

②始祖神话

关于人类自身的起源。

女娲补天的故事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女娲经过辛勤的劳动和奋力的拼搏,重整宇宙,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必然条件,是人类的创造者。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不朽功绩塑造了一个有着奇异神通而又辛勤劳作的妇女形象,她所做的一切都充满了对人类的慈爱之情,反映了人们肯定了女性延续种族的作用及对女性地位的认可。

③洪水神话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

洪水神话最为杰出的英雄为鲧禹父子。鲧为了止住人间水灾,不惜偷盗天地的息壤,引起天帝的震怒而被杀。由于志向未了,死不瞑目,破腹生禹,禹继承了鲧的遗志,弥漫天下、祸害人间的洪水终于被大禹制伏了。从而树立了一个不辞辛劳、为民除害而充满智慧的英雄形象。

④战争神话

部落战争与融合。以炎黄二帝、黄帝与蚩尤之战为代表。(对内兼并:黄帝和炎帝的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告终,导致炎黄两大民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形成。对外抵御:黄帝与蚩尤冀州之野、涿鹿之战,确立了黄帝中华民族始祖的形象)

⑤发明创造神话

人类把自身发展中所累积的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人物上,并把他们本部族理想的象征。如后羿是弓箭的发明者,凭着自己的发明和神技,射死了各种害人妖孽,射落了九个太阳。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源头(上古神话)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的一种认知和表达方式,不能称其为自觉的文学创作。但神话思维中的一些特征也同样出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活动中,在文学宝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的文学意义

①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

②是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③那些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解现实的压力,超脱平凡的世俗。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中国文学的源头(上古神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