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月初寒尚小,溫補調五臟

小寒|月初寒尚小,溫補調五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


小寒的日期是在每年一月五日或六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雲:“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節氣寒冷的程度,雖然在字面上不如大寒,但是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諺語,而“三九天”又正好在小寒節氣內。因此小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

中醫學認為,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身體的氣血精津就會有所偏衰,因此才會有冬季進補的說法,就是說利用冬季,把五臟的氣血精補養回來。《黃帝內經》雲:“冬藏精”。小雪節氣雖已進入深冬,正好是進補藏精的大好時機,因此,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雖說進補,但也應本著“因人施膳”的原則,根據飲食宜忌而進行正確的進補。元代《飲食須知》中雲:“飲食,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縱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所以提醒大家在進補時不要造成“五內不和”,應根據自身體質有選擇地進補。因此,這段時間的進補總原則是:溫補為宜。

小寒過後即進入了最為寒冷的“三九天”,也是一些疾病的高發期,那麼小寒節氣如何養生,防疾病呢?

小寒食療應補腎健脾溫胃

小寒天氣寒冷,食療進補應該以補腎驅寒為主。可以用“山藥、核桃仁、桂圓、生薑、板栗、紅棗、黑米”為主要原料的熬粥,有補腎溫陽,補氣養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非常適合慢性疲勞、亞健康狀態 、過度勞累及早衰的人群。

驅寒保暖用中藥泡腳

小寒養生做好溫陽驅寒非常重要。中醫認為,“寒從腳下起”因此腳的保暖一定不能忽視,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中藥泡腳,可以用艾葉、當歸、紅花、桂枝、生薑等中藥材放於鍋中,煮開後倒入溫水,調整到水溫為40攝氏度為宜,每天臨睡前泡腳20分鐘。泡腳之後可以用5分鐘揉搓足心湧泉穴,可以收到較好的溫腎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溫馨提醒:婦女經期或懷孕期間不要用中藥泡腳)

小寒雙手搓熱溫暖脾腎

小寒節氣因為飲食營養豐富,運動相對減少,所以容易引起脾胃運化不足而內生溼氣。下面的方法可有效地加強脾胃功能,避免溼氣產生。首先將雙手搓熱,然後兩手相疊,左手放在右手上,兩手手心勞宮穴相對重合,繞著肚臍順時針搓磨腹部十分鐘左右,本法可促進胃腸道蠕動,還可有效預防便秘,達到調理脾胃的效果。另有搓腰法溫腎補陽:用掌心上下搓磨腰部,直到腰部紅熱,可以預防辦公室一族長期久坐造成的腰肌勞損,也對女性的宮寒痛經很有好處。

小寒養生配合吃山楂防疾病

小寒節氣,正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再加上飲食不容易消化,因此,此時吃山楂正當時。研究認為:山楂所含多種有機酸、維生素C可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加胃消化酶分泌,促進蛋白質分解消化。中醫認為山楂微酸,入脾、胃經,擅長健脾開胃,消食化積,適用於積滯,可有效的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化食積。因此,建議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之人,每天午飯、晚飯後吃十枚山楂,不失為小寒養生的一劑良方。(溫馨提示:胃病及胃酸過多者慎用)

練習《八段錦》以調補五臟

小寒節氣,早晚可練習一遍《八段錦》來調補五臟。八段錦是一種中國傳統養生功法。文字記載首見於宋代洪邁的《夷堅志》,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本功法動作舒展優美,猶如錦緞,共為八段,故名 “八段錦”,它因具有良好的祛病強身效果,自古至今,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好評!

下面是彭鑫博士演練的《八段錦》視頻,可以暫停每一頁詳細觀看。

《八段錦》一共八式,每式練六至八遍,八式練完算一套,練完一套大約需要十分鐘。既達到了健身效果,又不感到疲勞,每天早晚皆可練習。

堅持練習《八段錦》,具有:柔筋健骨,養氣壯力,行氣活血,調理臟腑 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可加強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功能,按摩內臟器官,增強人體免疫,對人體有良好的正向調節作用。

綜上所述,小寒養生可以從飲食,運動、按摩等不同的方法入手,綜合調理身體,達到溫陽氣血,調補五臟的作用,您學會了麼?不妨一起來試一下吧!

(溫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藥方和中藥,需要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切勿擅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