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月初寒尚小,温补调五脏

小寒|月初寒尚小,温补调五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


小寒的日期是在每年一月五日或六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节气寒冷的程度,虽然在字面上不如大寒,但是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谚语,而“三九天”又正好在小寒节气内。因此小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

中医学认为,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身体的气血精津就会有所偏衰,因此才会有冬季进补的说法,就是说利用冬季,把五脏的气血精补养回来。《黄帝内经》云:“冬藏精”。小雪节气虽已进入深冬,正好是进补藏精的大好时机,因此,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虽说进补,但也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根据饮食宜忌而进行正确的进补。元代《饮食须知》中云:“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提醒大家在进补时不要造成“五内不和”,应根据自身体质有选择地进补。因此,这段时间的进补总原则是:温补为宜。

小寒过后即进入了最为寒冷的“三九天”,也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期,那么小寒节气如何养生,防疾病呢?

小寒食疗应补肾健脾温胃

小寒天气寒冷,食疗进补应该以补肾驱寒为主。可以用“山药、核桃仁、桂圆、生姜、板栗、红枣、黑米”为主要原料的熬粥,有补肾温阳,补气养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 、过度劳累及早衰的人群。

驱寒保暖用中药泡脚

小寒养生做好温阳驱寒非常重要。中医认为,“寒从脚下起”因此脚的保暖一定不能忽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中药泡脚,可以用艾叶、当归、红花、桂枝、生姜等中药材放于锅中,煮开后倒入温水,调整到水温为40摄氏度为宜,每天临睡前泡脚20分钟。泡脚之后可以用5分钟揉搓足心涌泉穴,可以收到较好的温肾驱寒效果,还可以促进睡眠。(温馨提醒:妇女经期或怀孕期间不要用中药泡脚)

小寒双手搓热温暖脾肾

小寒节气因为饮食营养丰富,运动相对减少,所以容易引起脾胃运化不足而内生湿气。下面的方法可有效地加强脾胃功能,避免湿气产生。首先将双手搓热,然后两手相叠,左手放在右手上,两手手心劳宫穴相对重合,绕着肚脐顺时针搓磨腹部十分钟左右,本法可促进胃肠道蠕动,还可有效预防便秘,达到调理脾胃的效果。另有搓腰法温肾补阳:用掌心上下搓磨腰部,直到腰部红热,可以预防办公室一族长期久坐造成的腰肌劳损,也对女性的宫寒痛经很有好处。

小寒养生配合吃山楂防疾病

小寒节气,正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再加上饮食不容易消化,因此,此时吃山楂正当时。研究认为:山楂所含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可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加胃消化酶分泌,促进蛋白质分解消化。中医认为山楂微酸,入脾、胃经,擅长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积滞,可有效的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化食积。因此,建议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之人,每天午饭、晚饭后吃十枚山楂,不失为小寒养生的一剂良方。(温馨提示:胃病及胃酸过多者慎用)

练习《八段锦》以调补五脏

小寒节气,早晚可练习一遍《八段锦》来调补五脏。八段锦是一种中国传统养生功法。文字记载首见于宋代洪迈的《夷坚志》,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本功法动作舒展优美,犹如锦缎,共为八段,故名 “八段锦”,它因具有良好的祛病强身效果,自古至今,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

下面是彭鑫博士演练的《八段锦》视频,可以暂停每一页详细观看。

《八段锦》一共八式,每式练六至八遍,八式练完算一套,练完一套大约需要十分钟。既达到了健身效果,又不感到疲劳,每天早晚皆可练习。

坚持练习《八段锦》,具有:柔筋健骨,养气壮力,行气活血,调理脏腑 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可加强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按摩内脏器官,增强人体免疫,对人体有良好的正向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小寒养生可以从饮食,运动、按摩等不同的方法入手,综合调理身体,达到温阳气血,调补五脏的作用,您学会了么?不妨一起来试一下吧!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勿擅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