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區司法局積極推進法治宣傳常態化、法律服務優質化 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營造濃郁法治氛圍

今年以來,武清區司法局嚴格按照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的部署要求,主動擔當作為,真抓實幹爭先,積極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滿足群眾實際法治需求為導向,以加強法律服務為依託,以特殊人群管理為重點,立足職能、完善機制、創新舉措、狠抓落實,有效推動全區普法工作深入開展、取得實效,努力為全區“雙創”工作作出更大的貢獻。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法治宣傳常態化。紮實開展法律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並創造性開展法律進軍營、進工地、進網絡、進萬家活動,將“法律六進”拓展為“法律十進”,為人民群眾提供及時精準普惠的法治宣傳教育。充分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國家安全日等重要節點,結合換屆選舉、非法集資、掃黑除惡等區級重點活動,開展主題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深入宣傳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知識和常用法律法規。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憲法宣傳活動,將憲法入戶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有機結合,切實實現每個家庭一本憲法。今年以來,區司法局共開展各種法治宣傳活動100餘次,深入全區中小學校、企業開展法治講座40餘場次,印製併發放《憲法》10萬餘冊,《以案釋法》、《我身邊的法律故事》、青少年法治畫冊等書籍2萬餘本,各類法治宣傳資料、掛圖1萬餘張,普法撲克牌、扇子、購物袋等產品8000餘份,接受法律諮詢700餘人次,受教育群眾約10萬人。

以司法為民為宗旨,積極推進法律服務優質化。區司法局持續擴大法律志願服務範圍,不斷鞏固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三級法律服務中心(站),由志願律師全天候坐班區、鎮(街)法律服務中心,並通過流動服務、電話諮詢、微信群解答等方式為695個村(居)法律服務站提供法律服務,實現“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同時不斷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服務網絡,在29個鎮(街)司法所及區工會、婦聯、殘聯、老齡委、法院、檢察院、看守所等部門設立了42個法律援助工作站,方便群眾就近進行法律諮詢及申請法律援助,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法律援助網絡。不斷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對“經濟困難”特殊人群全面做到“應援盡援”。在此基礎上,區司法局還加大日常志願服務力度,組織機關幹部開展文明交通志願服務、義務勞動等創城公益活動,並利用微博、微信、服務大廳電子屏等多種載體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法治宣傳教育,倡導社會文明新風。

以特殊人群為重點,積極推進社矯安幫法治化。區司法局不斷強化社區矯正監管措施,進一步規範執法程序和工作流程,嚴格登記接收、依規調查評估,完善管控措施,通過集中教育、日常普法、手機定位等措施,進一步提高了管控水平,幾年來全區未發生一例脫管漏管現象。同時加強刑滿釋放人員管理,做好刑滿釋放人員銜接管理和救助工作,重點人員落實必接必送措施,對於人戶分離的刑滿釋放人員落實“雙列管”。為刑滿釋放人員開闢綠色通道,充分利用法律服務中心(站)、普法宣傳時機,及時解答他們的法律疑問,併為生活困難的刑滿釋放人員實施法律援助,實現應援盡援。此外,區司法局還依託過渡性安置幫教基地,幫助刑滿釋放人員就業,建立報到登記、檔案管理、回訪談心、例會分析等工作制度,目前我區過渡性安置幫教基地35個,基地累計安置刑滿釋放人員96人,且基地內就業刑滿釋放人員無重新違法犯罪。

以服務規範為導向,積極推進窗口部門便利化。區司法局多措並舉加強服務窗口規範管理,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證處、司法所等窗口制定了服務公約和投訴處理制度。同時拓寬服務渠道,整合服務資源,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法律援助、法律諮詢、人民調解、法治宣傳等窗口,為群眾辦事提供便利。區司法局還暢通監督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問題反饋臺賬,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另外,區公證處強化服務意識,創新服務舉措,提供週六辦證服務,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公證法律服務的新需求,深受群眾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