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喜欢游戏中得到的启发:这样激励孩子学习,效果最好

为什么孩子喜欢游戏,甚至沉迷于游戏中?因为游戏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01 游戏能够能予孩子及时的反馈

可别小看了反馈,它对人的激励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专家能过大量研究实验,发现人的学习活动有一种现象,叫做反馈效应。

在人的学习活动中,如果学习者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结果,这种了解将会对学习者起到强化的作用,让他更加努力,因此,学习效率和结果都会得到更好的改善。

也就是说,有反馈(知道成绩)比没有反馈(不知道成绩)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即时反馈(当天知道成绩)比延时反馈(一周之后才知道成绩)所产生的效应更大。

这种反馈效应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学习中,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也有特别显著的体现。

比如射击训练,每一次都能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几环,射击效果要比没有标准时的效果好得多。

而游戏正是具备了这样的反馈效应,所以大大激励了孩子的参与热情。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孩子的成长中,对于他们的表现给出及时的反馈。

从孩子喜欢游戏中得到的启发:这样激励孩子学习,效果最好

那么,什么样的反馈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呢?

反馈效应告诉我们,不同的反馈方式,所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

例如,让学生自己来评改练习作业,起到的激励作用要比老师评改作业的效果更为显著。之所以它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应,是因为自己主动参与的过程更能激发人的主动性。

反馈越清晰,效果越好。

当老师给出学生成绩后,再根据每个人的特征,给予有针对性的评语时,激励的效果最好;

老师给出成绩后和固定格式的评语,比如:"很好,保持下去!""有进步,继续努力!"等等,激励效果次之;

如果老师只简单地给出成绩,而无任何评语,这样的激励效果最差。

从孩子喜欢游戏中得到的启发:这样激励孩子学习,效果最好

02 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成就感

一、游戏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具有多种选择性,每一种不同选择的结果,也会出现不同的可能性。

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孩子在变幻中去主动思考,寻找最佳的升级途径。

当他通过自己努力摸索出最佳方式,并不断得到升级时,成就感就从心中升起。

二、游戏设置的目标,是循序渐进的,让孩子能够通过自己努力不断地通关升级。

对于难度太大或没有难度的游戏,孩子也会放弃。

而能够让他欲罢不能的游戏,都是让孩子通过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就感的。只有这种具有挑战性的且符合孩子能力的游戏,才会把他吸引。

从孩子喜欢游戏中得到的启发:这样激励孩子学习,效果最好

因此,我们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要激发他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一、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

多引导他去主动思考和探索,让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得到满足,这样他才会产生兴趣。

例如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启发他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样,他才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给孩子设置的要求和目标不能太高太远,而是高出他现有的能力一点点。

让他通过自己努力可以抵达,这样他才能保持持续的热情和信心去学习挑战,并在不断的进步中收获成就感。

从孩子喜欢游戏中得到的启发:这样激励孩子学习,效果最好

03 游戏充满着趣味性,过程中就能享受到乐趣

其实,孩子天生充满想像力,是很容易发现事物的乐趣的。

无趣的往往是我们大人。我们总是习惯于唯结果论,太多的功利会让我们把过程变得痛苦,并想方设法去缩短过程。

比如,对待孩子学习,我们过分注重成绩,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不断催促他快点,这些都会让孩子丧失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因为,所有的乐趣都是要在过程中慢慢地去感受后才能品味出来的。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

比如与孩子玩角色互动的游戏,互相扮演老师和学生,向孩子"请教"问题,等等。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

从孩子喜欢游戏中得到的启发:这样激励孩子学习,效果最好

04 及时反馈的重点,是激发内在动力

当孩子努力了,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但要记得,这种鼓励和支持,是为了激发他内心的驱动力。

因此,我们不要用玩具来吸引孩子学习,而是注重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我们会看到,那些拥有很多玩具的孩子,他们往往不会爱惜玩具,他们只是想拥有它们而已。这种鼓励只能起到暂时的效果,从长期看,反而会滋长他的占有欲。

只有兴趣才是吸引孩子的长久动力。

我们要做的不是用物质来鼓励孩子,而是把反馈的重点放在他的内在感受上。

如果我们习惯于用物质来奖励孩子,孩子就会为了物质而学,一旦没有了物质刺激,他的动力就会消失。

事情一旦习以为常,就会形成预期成本,并不断地增加预期。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不断在追求更大更好的体验。

而让孩子从努力的过程中和得到的结果中感受到乐趣和好处,才能真正地激发起他的内在驱动力,那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源泉。

依赖外在刺激还是内在动力,这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旦我们帮助孩子做出了选择,他就会沿着其中一条路越走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