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是歐洲人心中的一根刺!為啥歐洲不能像中國做到大一統?

說到大一統,咱們大夥不約而同地想起那位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確,秦始皇在中國的統一事業道路上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是不容褻瀆的,不管他的手段是怎麼樣的。但是呢?有句話說了時勢造英雄,俺熊大還是相信,就算沒有秦始皇,中國的統一還是會完成的,只不過可能晚了許多,過程也可能更加曲折。

大一統是歐洲人心中的一根刺!為啥歐洲不能像中國做到大一統?

為啥,俺熊大相信中國的大一統一定會完成以及歐洲為啥始終無法形成大一統?接下來,俺熊大帶大家來分析下。咱們也說過,歷史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學了,多我們分析現實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咱們先說最核心的問題,那就是維持大一統的關鍵到底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弄清楚了,那就很容易解釋上面的問題了。其實,維持大一統的關鍵,是軍事和財政邏輯。咱們都知道,打仗是要靠軍事力量的,正所謂槍桿子出政權,沒有軍事力量,那你說話就像放屁似的,誰理你呀!再次那就是錢,什麼最花錢,當然是打仗了,像現在戰爭,就是比誰的錢多,錢少了,你可能掙不過一個月,自己內部就先瓦解了。能夠維持大一統,關鍵看什麼,當然是帝國中央政府是否能夠低成本地從社會上汲取財政資源,而財政資源是軍事能力的基礎。

如果能夠低成本大規模汲取資源,超過某個門檻之後,中央政府就可以碾壓任何區域性的反抗力量。於是,中國和歐洲相比,就是在這裡分岔了。咱們經常說,人生的十字路口,決定不同的命運。

中國的中原地區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連續成片的農耕地區,人口與財富總量的匯聚規模,在古代世界堪稱獨一無二。歐洲就不一樣了,跟中國相比,地理很破碎,人口密度也小得多。

結果是,中國這邊,中央政府徵稅成本低,稅基的規模也大,地形結構又有利於大規模作戰而不利於割據;歐洲那邊,中央政府徵稅成本高,稅基的規模也不大,地形結構又有利於割據。

於是,中國這邊維持大一統的難度就很小,歐洲維持大一統的難度就很大。

中國這邊,自從秦朝以後,即便分裂了,也還能回到大一統;宋代之後,由於社會結構變成了平民社會,朝廷從社會汲取資源的能力變得更強,就再也沒有過長期的分裂時期,一個大一統帝國崩潰了,取代它的不是大分裂,而是另一個大一統帝國。

歐洲那邊,在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就再也沒能統一起來,個別強人短暫地做到了,比如中世紀的查理曼大帝、近代的拿破崙和希特勒,也根本壓制不住區域性的反抗力量,很快大一統就會瓦解掉。

大一統是歐洲人心中的一根刺!為啥歐洲不能像中國做到大一統?

一個國家的統治規模究竟有多大,有一個基本約束條件,就是規模收益與管理成本之間的均衡。公司的擴張規模也是同一個邏輯。如果規模收益無法覆蓋管理成本,那會發生啥事呢?當然是天大的事了,我們看到歷史上殖民帝國的瓦解,突破了這個均衡點,也是瓦解的原因之一。

大一統是歐洲人心中的一根刺!為啥歐洲不能像中國做到大一統?

歐洲的地理破碎性,使其管理成本的上升速度比中國快,規模收益增長率的下降也比中國快,因此,其均衡點就是一個遠遠小於中國的最佳規模。

以上就是西歐為何沒能走向大一統的內在機理。

讀完了這些,是不是感覺和以前學到的都不太一樣,多學科結合分析問題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喔。

熊大的歷史小課堂。帶你重新理解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