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文化燦爛,百家爭鳴,那百家爭鳴是怎樣形成的呢?

春秋時期,文化燦爛,百家爭鳴,那百家爭鳴是怎樣形成的呢?

春秋時期,文化燦爛,百家爭鳴,那百家爭鳴是怎樣形成的呢?

咱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在中國文化史上是其中最為燦爛的一顆明珠。然而,很多人卻是不知道百家爭鳴是怎樣形成的,或者解釋得很是模糊,答案很籠統。

我翻看了中學歷史課本,對於百家爭鳴的形成說明,原文是這樣的: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並相互辯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可能大部分讀者讀了,會覺得太籠統了,不好把握。沒關係,接下來俺熊大帶領親們一起來看看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

在前面的文章中,咱們說到了商周之變時,在周朝建立的時候,一種普世文明出現了。但是,那會兒的人們對這文明還處在一種很懵懂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日用而不知”,他們會下意識地套用這套價值觀來理解世界,下意識地形成了一些行為習慣。

春秋時期,文化燦爛,百家爭鳴,那百家爭鳴是怎樣形成的呢?

這些行為習慣被整合成為“禮”,“禮”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其地位就相當於咱們現在公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禮”是貴族們戰爭時的道德標準,也是君子和小人之間交往的行為參照物。但是,這個時候並沒有人清晰地燭琢磨和總結這些秩序。

春秋時期,文化燦爛,百家爭鳴,那百家爭鳴是怎樣形成的呢?

到了春秋後期,天下大亂,禮崩樂壞,數百年來早已習慣成自然的秩序崩潰了。這下問題就大條了呀,人們突然發現賴以理解世界的座標系沒有了,世界的意義喪失了。這種時候,就是思想大爆發的時候。西方的文藝復興也是類似的。

春秋時期,文化燦爛,百家爭鳴,那百家爭鳴是怎樣形成的呢?

於是乎,人們就開始苦苦思索,尋找意義。那些已被實踐了千百年的一系列“日用而不知”的傳統,就變成了人們思考的基本出發點了。

春秋時期,文化燦爛,百家爭鳴,那百家爭鳴是怎樣形成的呢?

不同的思考,會迸發出燦爛的火花,一大批認為應該拯救萬民於水火的英雄們便開始陸陸續續進行他們的表演,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韓非等,於是,百家爭鳴就此形成。

預知下回故事,請關注熊大的歷史小課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