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价值配不上片酬,是自毁前程的开始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网站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遏制影视圈追星炒星的不良倾向,严格控制综艺节目嘉宾片酬,加大网络剧治理力度。

对此,有不少声音认为,加强监督的同时,也应该建立完善透明的演员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流通,增强新演员的就业机会,给行业注入“活水”。说起天价片酬,近年来,一直有呼吁要求增加对社会更有“贡献”的人群如教授、科学家等人的收入,减少演员收入。而且不少人认为,演员的天价片酬会误导青少年,让他们不肯专心学习,每天只想着整容当明星,不利于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曾钫认为,不少明星演员不仅没有为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甚至还素质低下、行为不端、出轨、绯闻层出不穷。与科学家推动人类、国家进步相比,明星演员的收入与其做出的贡献严重不匹配。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多名受访者进行联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95.5%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演员片酬过高,83.2%的受访者认为演员“天价片酬”现象不合理,84.4%的受访者支持出台限制片酬条例。

作家吴思在《血酬定律》中写道:“老虎为什么不长翅膀?参考答案是:老虎自己很想长,也长出来过,但是造化容不下这种打破均衡的厉害东西。已经长出来的,地球无力支撑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只好绝了种。能够活下去的,都是比较安分守己的,地球和其他物种撑得住的。”

这是一种均衡,也是一种收入与产出的对等。市场上,决定商品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价值,换言之,决定一位演员片酬的因素并非其名气大小、颜值高低,而是取决于其凭借自身才华、演技、努力程度等创造价值的能力。

站在经济学角度分析,无论网络剧亦或综艺片,对消费者而言,售价越高消费量越少;对演员、编剧、摄像等职业工作者而言,投资额度越高则参与者越多。我们将前者视为“需求曲线”,将后者视为“供给曲线”,前者呈现出负相关性,后者则为正相关性,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两者将会逐渐调整到一个最合适的交叉点,视为“均衡点”。

作为投资者、制片人、导演等均希望能将“均衡点”价格调高,如果单纯的选择“降价促销”,最终未必能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因为决定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因素中不仅包括价格,更取决于作品本身的价值。故而欲想达到最佳的市场效果,单纯的调整价格必然事倍功半,唯有确保亦或提升作品的价值量,方能收获预期效果。

一部作品的价值量不仅取决于演员的演技,还需要编剧、摄影、道具、后期制作以及群众演员的价值创造。在投资额度不变的情况下,明星演员片酬过高,必然影响到其他因素的投入与产出,如道具简化、群演减少、后期制作水平降低等,此时虽然收获了明星的人气与影响力,但对于作品本身价值而言无疑是大打折扣,久而久之,“烂片当道”不仅会让消费者失去耐心,更让投资者血本无归,也让参与的演职人员口碑下滑,此时于明星而言,当创造的价值配不上高额片酬之时,虽可得一时之利,然终非长久之计。

经济学中,贸易的概念告诉我们,发挥绝对优势并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唯有发挥好每个人的比较优势,做到均衡布局有的放矢,方能实现利益最优。故而,作品好不好不在于主演的绝对实力,而在于所有演职人员创造价值的合力,以及消费者对作品的口碑与二次传播率。

由此可见,与其视“限价令”为“仇敌”,不如视其为“治病良药”,虽苦一阵子,却能成就演职人员一生的事业,更促进了网络剧、综艺节目等视听行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