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要把自己的陵寝建在深水潭里?

沈伟鹏


位于河北唐山马兰峪的清东陵我实地探访过,清康熙皇帝的景陵就位于其中,经过实地目测,没有任何痕迹表明康熙的陵寝位置在深水潭里,可以这么说,这绝对是题主看“盗墓笔记”等玄幻小说看多了臆想出来的,不知道你亲自去过实地吗?你知道康熙陵的大门往哪个方向开吗?更有甚者,有些前来回答的人也跟着被带了节奏,还找了一些狗屁不通的图片和“理论依据”来证明康熙陵为什么建在深水潭里,这简直是可笑至极!

先上一张康熙陵寝的卫星图,大家很清楚的在卫星图中可以看到,康熙景陵位于山脚下,此地的地势还是比旁边平原区要高一些,有图有真相,哪里来的什么深水潭?!而且古人在勘定地宫穴位之时,最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地宫避水,而且在建造的过程中还会迷信的在所选金井之中放置“避水丹”来祈求平安,所以在深水潭建造康熙陵实属胡扯。为了更加说明此言论的荒谬,下面在发一些笔者实地探访康熙陵实拍的实地照片。

从这些实拍照片中,大家可以一目了然康熙景陵地势之高,题主的谬论不值得一驳,笔者推断之所以有深水潭的谣传,应该是由于康熙景陵在民国时期被盗之后,地宫大门洞开,夏季雨水倒灌进了地宫,让这位康熙大帝和后妃们的尸骨都泡在深达2米多的积水之中,从而以讹传讹,成了地宫是故意建在深水潭中了。


老猪的碎碎念


今天说的这位皇帝是康熙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但康熙帝死后被葬到了深水谭里,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古代的帝王非常重视自己的死后的陵墓问题,康熙帝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为了找一块风水宝地足足找了三年多,终于找到了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在他的父亲顺治帝陵墓的旁边,两者大约相距两千米左右,是一处建造陵墓的绝佳之地。康熙帝还亲自去看了一趟,最终决定在此。



这个地方最为特别的是占地上千亩的土地上中间位置有一个深谭,深达千余尺,并且有暗渠与外面的大河相连接,据当地的老人们说,每当打雷下雨时,就会有龙出没,甚为奇异!


胖凯论史


《葬书》有云:“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大意是,世间万物都是由“生气”构成,而生成源自于土,如果逝者能葬在富有生气的地方,那么他从土中得到的生气,就能传送给在世的子孙,使子孙得到庇佑。《葬书》的核心思想是,陵墓一定要选在有生气的地方。那就是“藏风得水”、“四灵格局”、“龙虎抱卫”、“前照后靠”。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在位期间清朝清朝入关后达到鼎盛,为后来康乾盛世直接奠下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必地动山摇。不仅在朝政为后世的打理埋下伏笔,更在陵寝选择,尤为慎重。

子随父葬

康熙在人到中年才考虑选择福祉,因清朝习俗子随父葬,特派官员在康熙帝父亲顺治帝的陵寝所在地昌瑞山勘探陵址,历经三年选定一处群山簇拥、绿水环绕、松柏常青的“风水宝地”,唯一不足在此地有一深水潭。相传潭底与陵区南龙门口相连,水下蛟龙出没,如遇旱季,村民祈福求雨无不应验。

康熙听闻,亲临此地驻足良久,翌日决定建陵与此,其实古语有云: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说文》。

在动工之日,谭中积水莫名下降,为兴修土木免去诸多不便,真乃天意如此。在历经六年,景陵竣工。而第一位入葬景陵是皇后,康熙开创了皇后先葬地宫,地宫门不关等待皇帝的制度,景陵地宫内正面棺床上先后安放了1帝4后。

历经劫难

可是身后百年,景陵并不安生。经历盗墓,失火,也许正如深水潭中有蛟龙,而“蛟龙若遇雷电暴雨,必将扶摇直上腾跃九霄,渡劫后方可化龙。”

景陵先后失火三次,而最为奇怪的莫属景陵的隆恩殿上屋檐的檐部火光冲天,守陵官员急忙打开大门,冲进隆恩殿内将6块神牌抱了出来。事后,光绪帝下令彻查此事,结果依然毫无线索。屋檐起火,也许是雷击所造成,蛟龙渡劫……

除失火之外,盗墓的猖獗更将地宫带来毁灭性的打击。1945年,当地一位姓张的盗墓贼带领300多名小弟,对景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盗掘。当尘封了200多年的地宫被打开后,无数奇珍异宝被扫荡一空。而“千古一帝”康熙和4位皇后的遗骸被盗墓贼从棺椁里抛出来,散落在地沟里,惨不忍睹。


解答完毕,如若喜欢,请留下好评;如有不足,望斧正~


为你远来


我看过一些资料主要归结于两个版本。我个人倾向于两者结合的原因。一是康熙帝是满清入关不久登基的,国力不丰,朝局不稳加上年纪还小所以并没像以往朝代皇帝登基那样立马寻找福地建陵。等到中年以后鉴于修陵时间和人力,故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选择非常合适的地方。二是满汉习俗问题。刚从龙入关的康熙并没有受汉人那些复杂繁复的风水选择要求约束。满人发祥于白水黑山之间,没有陵墓不能建于深水地这个说法。讲究的只有靠近父辈(顺治),墓地有山有水即可。综合这两个原因,应该就是康熙陵墓现在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