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退押金兌付危機,讓人想起金融史上另一次大事件

曾經有個金融大佬說,玩互聯網的在玩金融的面前,還是處男。事實確實如此。

正像今天ofo今天陷入押金兌付的危機,這是早晚都會爆發的危機,只是,既有“人”的因素又有“天”的因素,讓這場危機提前爆發了。

押金,也可以理解為保證金,這種模式的鼻祖,是金融業。

十多年前,2005年前後,證券行業經歷過一次行業歷史上最大的危機和洗牌,90%以上的證券公司紛紛倒閉,包括深圳政府出資成立的南方證券,國內前三的頭部證券公司。

導致這場行業危機的最大原因,即是被媒體指為國內證券公司的三大原罪之一且排名居首的,“挪用客戶保證金”這一硬傷。

當然這場危機中,也誕生了證券業的一次重要改革之一,第三方存管制度,2008年後已在證券行業全面實施,

證券公司將不再接觸客戶保證金,而由存管銀行負責投資者交易清算與資金交收。

在此之前,用戶買賣股票的錢都是放在證券公司提供的賬戶裡。有投資者發現自己賬戶中,長久不用的資金有時會突然莫名其妙地被凍結,一旦向證券營業部反映,又會同樣莫名其妙地被解凍。

營業部對此的解釋是“電腦故障”,然而實際是,營業部常常會跟蹤客戶的資金賬戶,對於交易不活躍的賬戶資金則會挪為己用。

券商賬上的錢太多,而且還是別人的。交易客戶的錢和它自己的錢容易混在一起,用著也一樣方便。不用白不用。做莊,炒自己的股票。

一旦被挪用,表面上投資者的資金賬戶中的錢還在,但只要券商發生資金週轉困難,備用現金也出問題時,投資者就會發現資金賬戶裡的錢無法兌付了。

最先開始爆發的是南方證券鉅額挪用客戶保證金事件,隨後,更多證券的資金黑洞陸續出現,最終導致行業史最大的危機。

其實再往近的一點,就是披著創新外衣的P2P,性質其實更惡劣一點。將金融機構都不做的劣質資產重新包裝,甚至直接虛構資產做成理財包,然後在網上賣給大爺大媽,白領工薪們,“你看上的是收益,他們要的是你的本金”。

除了互聯網金融,還有傳銷行業,也是保證金模式。

傳銷是最與時俱進,生命力強大的一種商業模式。看不見的保健品、化妝品,90年代的金融大潮,到互聯網,現在的區塊鏈,人家都沒有錯過。

真的商業犯罪領域的人員學習能力,要遠高於我們普通人。

共享單車模式,靠用戶單次騎行付費的正常商業邏輯,是永遠無法盈利的。

單車不是單純的線上產品,使用場景單一,無法像線上產品誘導用戶經常使用,沒人沒事到處騎著玩;客單價無法提升,起步價超過一元錢,就損失了他最大的客戶群體,低收入群體,重度用戶會想方設法,據為己有。

單車還有一個運營悖論:用的人多,運營成本會越來越大;用的人少,單車會壞的越來越快。

所以努力變成金融模式,吸引越來越多的錢,讓錢在自己的賬戶待的時間越來越長。所以不斷誘導用戶買各種月卡季卡,降低用戶進入門檻而提高用戶退出門檻。

基於保證金或本金搞資金池的類金融模式,還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