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讀書節“領讀者行動計劃”:手拉手,讓閱讀彌散美好

長江讀書節“領讀者行動計劃”:手拉手,讓閱讀彌散美好

圖為:讀書愛書,熱衷推廣閱讀的領讀者。﹙視界網郝敏攝﹚

他們不僅是讀書人,更是領讀者。兩年來,湖北各地300餘名領讀者帶領閱讀隊伍,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讀書熱潮。據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4月至10月,全省領讀者累計開展閱讀推廣活動1691場次,參與人次達34.75萬人次。

2017年,長江讀書節在全省啟動為期三年的“領讀者行動計劃”。“領讀者行動”是通過凝聚讀書人個體,建立相同閱讀傾向的讀書圈子來增強讀書人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最終形成一種“手拉手,讓閱讀成為習慣”的常態。12月20日,第三屆長江讀書節舉行表彰活動,經過各地申報、網絡投票、專家評審和對外公示,對2018年度“十佳領讀者”等進行表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了其中三位領讀者代表,聽一聽他們與書、與閱讀的故事。

 辦一家書店溫暖城市

42歲的賀靖辭職之後,回到家鄉隨州,在朋友的支持下租下一處400平方米的房子,開始致力於將“最好的時光 城市書店”打造成為一家“書店+公共圖書館+群藝館”模式的公益閱讀空間。

賀靖創辦“最好的時光”的那一刻,便在心中立下志願:做一名獻身家鄉的閱讀推廣者,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從此,她通過線下、線上的方式堅持每天寫學習日誌和心得體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團隊成員、會員、家庭共同成長,培育和踐行閱讀的力量。三年來,“最好的時光城市書店”已擁有讀書會會員近6000名,賀靖的網名叫“貝加爾湖”,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貝姐”。

賀靖將書店作為家庭教育的陣地,被隨州市婦聯授予“親子閱讀基地”,她帶領團隊持續推出兒童繪本劇場、經典誦讀、讀書打卡等活動,推進親子閱讀。據不完全統計,她在兩年半時間裡組織開展了400多場線下閱讀活動,受益人群2萬餘人。

母親的素質決定著一個家庭的幸福。賀靖創辦書店和知行公益組織期間,組建了“女子優雅讀書會”“書香家長家校”“雅集漢服詩社”“寫作訓練營”等讀書團體,帶領女性特別是留守媽媽關注自身健康、儀表氣質、品位修養、子女教育、心靈成長,鼓勵女性追求完善自身的學習機會,用自我成長推動家庭的幸福。

賀靖熱愛閱讀、寫作、旅行、攝影、園藝等,她被隨州市旅遊局聘為旅遊作家,用她的攝影、文字、豐富的內心向世界講述隨州市文化旅遊的精彩故事。

 一個收藏古書的說書人

劉永傑擁有20多年藏書經歷,與武漢多家大型書店及機構均有過合作。個人藏書3萬多冊,有許多是清代至民國時期的絕版古書,部分為公共圖書館所沒有,頗具歷史文獻價值。

上世紀80年代末,經常出入武漢當時為數不多的書店,就成為劉永傑最大的生活愛好。崇仁路收藏品市場有好些古舊書店,他發現古書價格是舊書的5至10倍,便引發了濃厚的興趣。碰上特別感興趣的古書就買,但不敢多買,因為那時三四百塊錢工資,除了買書就不能有其他的消費了。

劉永傑介紹,古書不光是古舊線裝書和民國平裝本,還有國外原版老書。他收藏的外文原版書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精裝的,不乏名家名作的初版本,和中文古書一樣珍稀。擁有很多藏書又喜歡閱讀,積累多了自然想和更多人分享,他從2015年開始結合個人藏書主辦各類文化講座,題材廣泛,觀眾喜歡。

劉永傑喜歡說書,他說:“對於說書人來講,一桌一椅就是一個世界,一個人一張嘴就是千軍萬馬。不僅自己享受了閱讀,還能帶給觀眾聽書的享受。”他開講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經典名著評書,廣受歡迎。去年他全年說書及講座109場,今年截至目前已達223場:在漢陽知音書院主講知音文化,在春天咖啡館講《紅樓夢》評書,在漢口荊楚金石博物館講《張之洞》評書,在武昌多個社區講家風家書評書故事會等。

劉永傑說,一個說書人,一個全民閱讀的推廣者,就是要影響一大批讀者熱心於閱讀。三年前,他和卓爾書店合作在書店三樓開了古舊書廳,圍繞精品藏書做講座,促進了讀書隊伍不斷擴大。

 工地上的農民工讀書會

洪凱文,浙江杭州人,今年1月27日在武漢創辦浙江一建湖北分公司“三讀”讀書會,在工人群體中推廣閱讀,推動農民工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洪凱文創辦“三讀”讀書會近一年來,根據工人流動性強、勞動強度大、工地分佈廣等問題,創新“網上+網下”形式,多次舉辦線上、線下讀書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此外,讀書會還開展向農民工贈書、成立民工學校、設立工人讀書室等活動,激發了農民工的讀書熱情。

洪凱文介紹,“三讀”讀書會現有會員300餘人,他負責讀書會的各項活動開展,併為線上網絡讀書會的文章朗讀配音,真正扮演好領“讀”者的角色。通過“三讀”讀書會的學習分享,工人日常聊天話題也從遊戲、娛樂變成政治、經濟、軍事。作為領讀者,洪凱文也帶領工人積極投身社會各類讀書活動,帶領一線工人積極參與誦讀活動,排演節目《紅色,工匠的底色》。

洪凱文說,希望農民工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通過讀書提高知識和技能,有文化、有理想,做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新一代農民工。(湖北日報 別鳴 通訊員 郝敏 劉林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