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 擦亮一座城

有多少文明的光影,與河流相伴而生?

在孝感,有一條河,散發著母性的光輝,孕育、滋養著城市的根脈,綿延不絕。

她,就是老澴河,孝感的母親河。東起府河東大堤,西至三軍臺匯入槐蔭河,全長8.6公里。

她,曾浩淼清波,帶來“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漁火”的盛況。

然而,長期以來,兩岸生產生活汙水無序排放,部分河段基本喪失水體自淨功能,嚴重影響人居環境。母親河滿目蒼痍,渾濁不堪。

治理老澴河,改善水環境,是沿河居民多年來的熱切期盼。

治理一條河,改變一座城。還自然一江清流,還百姓一河碧波。市委市政府迎難而上,順應百姓美好生活期盼,打響了老澴河綜合治理的攻堅戰。

一條河 擦亮一座城

以新發展理念謀劃綜合治理

——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改善人居環境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整治老澴河,就是造福子孫,造福未來。”

2017年底,市委市政府召開老澴河綜合治理動員大會,宣佈重大民生工程——老澴河綜合治理工程正式啟動,補齊生態民生短板,讓碧水藍天扮靚美麗孝感。

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發展、抓民生、抓和諧、抓生態的突破口,是抓全局工作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牛鼻子”。

這場硬仗,事關當前,關乎子孫,功在千秋。

從冬入春,再從春到冬,市委市政府密集調研、督辦,加快修復老澴河生態環境,將老澴河綜合治理工程打造成惠民利民的治汙工程、安居工程、民心工程,推動孝感高質量發展。

5年,166億元,孝感大手筆治理老澴河。在2020年,將實現“治理一條河、改變一座城”的目標。

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依據2012、2013、2017年三個老澴河規劃版本,我市推出《老澴河綜合治理總體規劃調整設計》,以老澴河綜合治理為切入點,打造“宜居 宜業 宜遊”的生態之城。

根據實施方案,老澴河綜合治理將分拆遷安置、截汙清淤、園林景觀、基礎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環節,將“梳妝”37.33公里水岸線、76.2公里濱水綠帶以及17.5公里綠道,建設10個社區公園、15個街頭公園;建設44.8公里市政道路、9公里綜合管廊及千餘個公共停車位等。

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強烈的、清晰的、具體的部署,路線圖、時間表、任務分解、項目要求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老澴河綜合治理是重大生態工程、重大民生工程,是城市“雙修”的重大建設工程。站在新的起點,秉承全新理念。不要看,不要等,更不能拖,只有一個字:“幹!”苦幹實幹、快乾大幹、巧幹科學幹,加快速度改變現狀。

以創新思維探索長效機制

——實行“五化”管理,強化責任落實和激勵約束,倒逼作風轉變

走進城西社區安置區工地,只見塔吊林立,人來車往,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

綜合治理,拆遷先行。今年4月,老澴河綜合治理工程打響拆遷頭炮。

對重點工作、重點項目實行“五化”管理模式,是我市在全省首創。

聚焦方向不明、抓手不實、環節不暢、責任不清、考評不準等難點問題,市委市政府將老澴河綜合治理工程納入“五化”管理項目,確保老澴河綜合治理工程高位推進。

嚴格按照工作目標化、目標項目化、項目工程化、工程責任化、履責考核序位化的要求,將責任落實到領導、到個人、到單位、到內容、到時間節點,強化激勵約束,形成了責任清晰、獎罰並重、互利共贏的長效機制。

“五化”管理,確立了考核新導向,也帶來了作風大轉變。

按原定計劃,城西安置區工程4月底招標施工單位。在“五化”立項時,城西社區拆遷時間前移,施工招標也跟著提前——4月初發布招標公告,4月16日預審完。4月17日項目建設方將預審材料上交,4月25日項目資金評審如期完成。

最終,城西社區作為拆遷示範區,在短短70多天時間內,拆遷戶協議全部簽訂完成,拆除面積6萬多平方米,創造了依法徵遷的“城西速度”,為整個項目拆遷積累了經驗。

“城西速度”的誕生,是我市以創新思維綜合治理老澴河的一個縮影。

2017年,孝感市政府出臺城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標準。拆遷中,從測量面積到評估房屋,嚴格按照此項標準執行,一把尺子量到底,堅持政策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

創新工作方式,讓群眾主動參與拆遷,才能做到不逾期,不吃紅牌、黃牌。

此前,孝感徵收房屋,多采取先拆遷後安置的方式。此次一改慣例,先建房後拆遷。安置房什麼戶型、多大面積,建在什麼地段,指揮部請群眾代表開會商議,在不突破統一標準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群眾意見。

目前,全線9個安置區全面進場施工。

告別低矮平房,住上亮堂新樓,不久的將來,城西社區居民將率先分享城市雙修的紅利。

以統籌治理提升城市品位

——樹立“一盤棋”思想,實現景色和人文美美與共,推進產城景融合

淅瀝雨中,南門橋下的澴川公園,綠樹成蔭,即使在冬日,仍有片片小花綻放。河水清澈,蘆竹、蒲葦風中搖曳。晨練的居民,瀰漫的音樂,一片勃勃生機。

昔日的南門橋,石板橋破損,而今變為鋼製景觀橋樑。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河道,也從“龍鬚溝”變成清水河。兩岸已是岸綠景美的“生態樂園”。

而這樣的情景並非獨此一處。

老澴河綜合治理工程是實施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和孝感城區截汙治汙工程三年行動的重大舉措,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孝感的必然要求,要依法合規,因地制宜,加快推進。市委市政府莊嚴承諾,在“潔水”、“治汙”上下功夫,堅定不移地推進老澴河環境保護。

南城區已完成12條截汙管網建設,剩下2條正在快速推進;槐蔭河上游截汙幹管工程已完工,後湖渠汙水收集管網正在實施;月湖黑臭水體治理已完工,後湖渠黑臭水體改造一期工程本月底整治完成;長征南路河南段、玉泉南路河南段等工程均已竣工交付使用……

沿河口閘一路向南,6.6公里的河段,分屬書院街道和新華街道管護。每一段都豎立著河長公示牌,標註管護起止點、長度、三級河長、巡查員、保潔員、治理目標等。網格化管理三級河長體系,織密河湖責任網,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

水生態綜合治理等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水興則城市興”。孝感的城市發展,是城市與水共生。從唐宋至今,千百年來,澴水人家,逐水而遷,傍水而居。老澴河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記載了城市的興衰,傳承了城市的血脈。

金西門,銀南門,熱熱鬧鬧小東門。

澴河邊上的文昌閣、西湖橋、西湖酒館,記載著孝感文運昌盛、宋太祖沽酒的傳說。城隍潭碼頭見識了孝感曾經的繁華,麻糖廠記錄著孝感近代工業的印跡。更不必說那九街十八巷的市井風情和百態人生。

延續文脈,挖掘孝文化資源,喚醒文化記憶,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根據規劃,未來將藝術改造部分有價值的現狀房子,開發建設特產民宿屋、孝感特色小吃店、手工藝品商業街、孝文化主題廳、名人紀念堂、麻塘工藝博物館等。

“水清岸綠景美!”

隨著老澴河綜合治理工程的推進,承載著無數孝感人記憶的母親河,正呈現出一幅清水潺潺、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

到2022年,老澴河綜合治理項目完成,成為城市新名片。屆時,老澴河、澴河、槐蔭河將重塑孝感“兩水夾城,一水中道”的水鄉園林格局。(孝感日報 記者董曉芳 周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