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浙江杭州的孙老师在实验课上发现全班95%的学生不认识白蜡烛,许多老师都表示上课时举老物件的例子,孩子们却不认识。对此,网友展开热议...

昨天,话题#三年级孩子不认识白蜡烛#

上了微博热搜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一节三年级的实验课上,

95%的孩子表示不认识白蜡烛

有人说这是塑料条...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用白蜡烛做教具,学生认不出说是“塑料条”

据钱江晚报报道,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已经有二十年的教龄。当天,她给三年级的学生上实验课,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

实验做到一半,有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

后来给第二个班上课,孙老师留了个心眼,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有没有人认识这是什么?”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

但根据举手情况,她估计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

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即使告诉学生“这是蜡烛”,还有人在实验报告里写“蜡烛是塑料做的”。也就是说,有不少孩子还没明白蜡烛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孩子们给出的理由是,没见过这种白蜡烛。

在他们的印象中,蜡烛是插在生日蛋糕上,五颜六色、又细又长的那种东西。

孙老师感慨,“现在的孩子和十年前不一样,他们能看说明书,会玩乐高,但不认识蜡烛火柴,不会裁纸,也不认识植物和农作物,因为生活中见不到或者用不着。”

最典型的就是划火柴点燃酒精灯,跟十年前不同,现在的学生们都没见过火柴,一看到火焰,全班都吓坏了。“我当时演示划火柴,旁边的同学吓得直接跑到教室外。”孙老师无奈地说,“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会烫伤,胆大些的男生点火柴,女孩能躲到几米开外。”

孩子们认不出来的,不止蜡烛

孙老师的遭遇,许多科学老师都经历过,小学还好些,初中老师感触特别深。

杭州惠兴中学科学老师吕志杰上生物时提过几个问题:

“农村或者农场里面的水稻田,水稻都是一行一列种得非常整齐的,为什么?”“青菜的每一瓣都不是重合在一起的,而是彼此交错形成叶镶嵌的结构,为什么?”

底下学生的回答都很统一——“不知道,没见到过,想象不出来。”

杭州观成中学科学老师李学明记得曾有一道考题,大意是问:“小麦和水稻的叶子,到底是平行脉,还是网状脉?”

结果把好多学霸都难住了,因为城市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小麦、水稻的叶子。

有位家长看到孩子的数学作业上写到“生产队”,女儿看了半天,说读不懂题意,不知道“生产队”是什么意思。

另一位家长家有二年级小学生,也曾被一道应用题难住了:“笔记本电脑我知道,可台式电脑是什么东西?”

老物件需要了解吗?网友各有看法...

对于这种现象,有网友直言学生无知: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也有网友表示,时代在进步,这些老物件孩子们不知道很正常: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究其原因,有网友认为是课本out了: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也有网友说是家长教育不足: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还有人提出建议,要增强实践教育: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生活常识、生活方式时刻在变,对生活的热情,对实践出真知的追求,却具备永恒的价值。不熟悉、不了解白蜡烛固然没什么可惜的,但还有很多常识,因为城市孩子生活阅历的局限而未得到普及。

比如,很多小学生天天吃着白米饭却没有亲眼见过稻田,不知道青菜叶是怎么形成交错镶嵌结构的。年轻一代对新事物的敏锐感固然值得嘉许,但也要补齐生活阅历的短板,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对于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还有啥词你家娃见到也一脸懵圈?

一根白蜡烛,全班95%的小学生不认识!是课本out了还是孩子无知?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钱江晚报、澎湃新闻、新浪微博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青岛交通广播官方互动软件【海米F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