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聲聲入耳的文脈相承,也有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風骨豪情

如果把無錫比作一個人,那麼他該是有風度,有氣節,同時身上帶有一種敢為人先的傲勁名流。 無錫,出過太多的名人,也見過太多的世面。小編是因為有舊友在江南大學而來的。江南大學隅於無錫,安靜又低調。

這裡有聲聲入耳的文脈相承,也有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風骨豪情

四面環著不高的山,草樹成片成蔭。小編們繞過長長的校路,一路騎車出西門,再往右拐,經過一座橋,橋上有人釣魚,橋的對面是另一座橋。騎車總是酣暢淋漓,可卻容易筋疲力盡,尤其是在一個剛過秋分的時節。可結果卻是值得期待的。

這裡有聲聲入耳的文脈相承,也有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風骨豪情

過了江南大學就是蠡園,雖說園的面積不大,可還是修整的挺精緻的。蠡園門票成人55元,而持學生證者只要15。大概是對學生的特殊照顧吧?進門以後便是春秋愛情傳說之地。這裡的假山頗多,曲曲繞繞,讓小編一個古言小說愛好者頗是滿意,畢竟許多事情都藉以假山而發生。

這裡有聲聲入耳的文脈相承,也有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風骨豪情

假山不遠處就是有名的浣紗溪,再往裡走能見到西施像,婉約在浣紗溪旁,那低頭的嬌羞曾讓夫差沉醉而失國。蠡園近於湖,因此水也特別多。水多而荷花多,只可惜夏天已過,迎接冬天的只有敗花。沿堤岸走有一種透徹心扉的涼意,岸邊的水隨風不斷拍打,遠遠望去,青山在外,水霧濛濛。

這裡有聲聲入耳的文脈相承,也有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風骨豪情

在往回繞時,有一座閣臺,裡面設立有范蠡像,正襟危坐的樣子,商人之鼻祖,卻也是那最早愛情傳說的男主角。深入閣臺後,多見假山流水,游魚脆竹,銀杏深深,有江南風趣。行至文殊閣,高僧唸經聲嫋嫋入耳,甚覺悅耳,古人云:“香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應該非常大。印象最深的是蠡園內隨處可見的“佛教雞湯”,書法書寫,畫框裝裱,教人修心處事。院內的燈旁總有兩句深入人心的話讓人開懷,記之而去。除了蠡園,周圍的茶館、餐廳也修飾精美,可租乘青檸單車一輛,兩元一個月,無押金,此後的行程多賴此車。

這裡有聲聲入耳的文脈相承,也有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風骨豪情

兜兜轉轉後,便是中午時刻。三陽廣場是無錫地鐵一二號線的交匯處,附近多美食,多景點。依稀記得米拉年少時,看過一本有關瞎子阿炳的書,那時還不懂得何為《二泉映月》,只記得其人其骨,雖窮卻不乏傲氣。

東林書院是花了好些功夫才找到的,入口較偏,加上地圖還不夠完善,因此繞了一些路。很早便聽過東林黨,進去參觀後才發現東林黨詞有貶義,是明末那些看不慣東林人的異派所扣的帽子。

這裡有聲聲入耳的文脈相承,也有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風骨豪情

離東林書院大約六七百米的樣子就是依庸堂,依庸堂內,"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忠文人,義風骨,是明末的一道風景。東林書院設有不同的廳堂,用來講學,研習,辯論,祭聖賢。令小編比較好奇的是直到現在,這座書院依然承襲著教學教人的任務,和許多隻作為參觀旅遊的類似景點大有不同。

這裡有聲聲入耳的文脈相承,也有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風骨豪情

書院有一個門,從此門過,著漢服,四禮不同。小孩便從小學起,父母也著漢服,巍巍古人風,沿成古者禮。還是有點驚喜到小編,畢竟在這個現代化越來越快的社會,依然有人堅持著古風便是很不容易的了。

薛福成是清末名人,而他的故居便是其當年府邸。門票並不貴。進門後是典型的江南大戶人家建築。整個的故居佈局乾淨利落,一目瞭然。但當你走進,側門和正門的分別又有點繞暈了小編。

這裡有聲聲入耳的文脈相承,也有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風骨豪情

期間碰見一個劇組,似乎在準備拍攝 。這種故居處,大約是很適合拍大戶古劇的吧?其實周圍還有很多故居及名人居處,例如錢鍾書故居。但天色已晚,加上大多數故居的參觀都有時間限制,於是只得作罷。

這裡有聲聲入耳的文脈相承,也有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風骨豪情

無錫很早便開啟了它的歷史。一度以為無錫是因為真的無"錫",卻不知它曾為吳國之墟,因而"吳墟"而"無錫"。無錫雖然只是一個地理上的小地方,卻在文化名流方面比過了許多大城市。怎麼會甘於一隅呢,到底不曾落窠臼。

旅行確實需要一個時機,你和很多人約好的旅行,到最後可能只有你自己一人成行,沒關係,多出去幾次,你會喜歡這種獨行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