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生“九難”辦“十大實事” 大西安更幸福更安全


解民生“九難”辦“十大實事” 大西安更幸福更安全

西安致力於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氛圍。(資料圖片 記者 竇翊明攝)

2018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緊緊圍繞 “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聚焦破解民生“九難”,著力辦好為民“十大實事”,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2018年1-11月,全市各類民生支出合計完成819億元,佔財政支出的80%,預計全年各類民生支出合計將突破900億元,這是繼2015年突破700億元,2017年突破800億元后,民生支出規模邁上的又一個新臺階。

解民生“九難”辦“十大實事” 大西安更幸福更安全

吉利純電動車陸續投放,緩解市民出行壓力。(資料圖片 首席記者 李明 實習生 徐楠 攝)

著力解決“就業難” 創業就業水平不斷提高

堅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持續加大投入,完善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服務保障,不斷優化就業創業環境。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3.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6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0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2.2萬人。

落實政策推動就業。出臺《西安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西安市進一步加快人才匯聚若干措施》等多項政策文件,投入就業專項資金5.17億元,累計7.13萬人享受就業創業政策。

提升服務促進就業。全面落實就業援助,組織“就業援助月”幫助1296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開展“春風行動”招聘會152場服務8.24萬農村勞動力,“民營企業招聘周” “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為高校畢業生等群體提供崗位3.26萬個。開發2010個公益性崗位用於政策性兜底安置。紮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今年新建5家高技能人才基地、5個技能大師工作室。

解民生“九難”辦“十大實事” 大西安更幸福更安全

地鐵四號線的開通,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資料圖片)

力促創業帶動就業。已累計建成81家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各類眾創載體1156個,為創業者提供創業輔導、項目孵化、項目申報等服務,累計入孵企業、團隊4.18萬家,企業總人數43萬人;累計孵化成功企業5031家,帶動就業人數7.17萬人。組建西安首家創客學院,建成就業見習基地727個,精選創業導師132人,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突破100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45.7億元、高校畢業生貸款13.74億元)。

重點活動引領就業。2018年以來開展“創業西安行”活動526次,組織11場“‘西’納英才、‘安’心樂業”巡迴招聘活動暨百萬大學生留西安就業創業政策宣講會,累計2442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近7.4萬個;組織“萬名學子看西安”活動24場,1.86萬西安學子參加;開展2018年大學生開學季系列活動;評選了90名“西安工匠”和“十佳西安工匠之星”;組織“技揚青春·智造西安”首屆萬名技能人才專場招聘會,提供1.2萬個技能人才崗位,18家學校與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成功舉辦“2018西安國際創業大會”,評選表彰100名“創業英雄”,營造了良好的就業創業氛圍。

解民生“九難”辦“十大實事” 大西安更幸福更安全

著力破解“減霾難”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出臺實施《西安市“鐵腕治霾·保衛藍天”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西安市2018年“鐵腕治霾·保衛藍天”“1+2+22”組合方案(辦法)》,建立“鐵腕治霾辦+專項工作組”工作機制,用最大努力消除市民群眾“心肺之患”。截至2018年12月17日,全市優良天數184天、較2017年增加6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6.75、同比下降9.3%,環境空氣質量六項指標同比均實現下降。特別是9月5日至10月11日期間,連續37天空氣質量為優良,刷新了自2013年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實施以來我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時間最長紀錄。

完善網格化管理,制定《網格化管理實施細則》,建立《網格員日常監管閉環處置規則》,編制了《網格員工作手冊》,將四級網格管理體系調整為三級網格管理體系,將一級網格平臺升級為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監控指揮平臺,全市所有鎮街級三級網格已安裝建成空氣子站。

完善建立應急指揮調度、應急預測預報、應急工作值守等制度,編制印發《西安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18年修訂版)》《西安市2018年應急減排措施項目清單》,將1361家工業源、1963家揚塵源、300餘萬臺移動源納入應急管控之中,與關中五市兩區建立了應急聯防工作群,協調應對重汙染天氣。在市鐵腕治霾辦設立作戰指揮室,組建綜合協調、督導檢查、網格管理、應急聯防、信息宣傳等工作機構,實施掛圖作戰。全年先後五次召開全市鐵腕治霾工作千人大會,市政府堅持每月召開工作推進會,市鐵腕治霾辦堅持每週召開工作例會,有力推動了工作開展。

持續保持鐵腕治霾高壓態勢,針對揚塵汙染問題,4月11日至5月10日集中開展了揚塵汙染防治“全要素大整治、網格化大巡查、立體式大督查”集中整治行動;針對柴油車汙染問題,6月4日起在全市啟動了柴油汽車排氣汙染百日攻堅治理行動;針對臭氧汙染問題,發佈了29條強化措施,6月1日至9月30日在全市開展了“夏防期”臭氧汙染防治攻堅會戰行動;針對秋冬季大氣汙染問題,制定了36條強化措施,在全市開展了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進一步加大追責問責力度,截至2018年11月底,結合《問政時刻》《每日聚焦》《黨風政風熱線》,以及日常督導檢查、月度考核等情況,共對586人次因治霾工作不力予以追責問責,其中黨紀處分104人次、政紀處分102人次、組織處理271人次、誡勉79人次、其他問責30人次。

“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燒、增綠”六項措施成效明顯,2018年截至11月底,全市削減煤炭消費總量134.03萬噸,城鄉居民煤改潔46.83萬戶,工業企業燃煤鍋爐拆改24臺,燃煤集中供熱站清潔化改造燃煤鍋爐43臺;發佈《西安市(含西鹹新區)和西安繞城高速公路柴油貨車通行管理通告》,制定《西安市高排放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方案(2018—2020年)》,淘汰高排放老舊車273輛,全市3628輛公交車完成純電動化更新投運,“夏防期”“冬防期”對機動車實施了每日兩個尾號限行管控措施;對全市2639個工地實行“紅黃綠”掛牌管理,對1618個工地安裝揚塵在線檢測儀,對1410個工地安裝視頻監控並實現數據上傳;累計摸排“散亂汙”企業13535戶、分類整治11124戶,19家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完成搬遷或關停,45家工業企業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3702臺燃氣鍋爐完成低氮改造,全市495家工業企業在“夏防期”“冬防期”實施了錯峰生產;在9個區縣、開發區建立了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項目,“三夏”和“三秋”期間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面積分別為249.82萬畝和221.7萬畝,綜合利用率分別為95.3%和95.2%。2018年截至11月底,全市治汙減霾投入31億元。

解民生“九難”辦“十大實事” 大西安更幸福更安全

著力破解“治堵難” 群眾出行更加便捷

出臺實施《加快補齊緩堵保暢短板實施方案》,全力推動斷頭路打通、公交場站建設、交通秩序整治等緩堵保暢重點工作,全市交通擁堵整體情況趨於緩解。根據高德地圖發佈的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報告,我市2018年第三季度高峰擁堵延時指數(指交通擁堵通過的時間/自由流通過的時間)為1.691,位列全國第22位,比去年同期下降13位,交通擁堵趨於緩解。

加快建設軌道交通。地鐵4號線開通試運營,1號線二期、5號線一期、6號線一期、6號線二期,9號線、14號線正按計劃加快推進。

加快創建“公交都市”。已開工建設公交場站32座,其中安邸公交場站、惠澤居臨時公交首末站等14座已建成,航天保養場、鴻基新城公交首末站等18座正在建設;共新開、調整線路56條(新開21條,調整35條),公交線路不斷向城鄉接合部延伸,有效彌補了長安區環山路大學城、高新區軟件新城、曲江二期、團結西路、高陵區涇河工業園、草堂科技產業基地等區域公交空白,同時加強了地面交通與軌道交通的“零換乘”和“無縫接駁”,群眾出行更加便捷。更新純電動公交車1900輛,總數達到3650輛,佔比為52.14%。中心城區公交出行分擔率提升至60.3%,乘客滿意度達到87.7%以上。

加快推進路網建設。完成了陝西科技大學、永松路、長安區廣場北路人行天橋和堡子村盤道人行地下通道設施建設,完成了經九路(鳳城五路—鳳城九路)、經十三路等道路建設,107省道樓觀臺至馬召一級公路改建工程、紡渭路拓寬改造工程和西營十字立交工程建成通車,國道310過境公路新建段路基全面貫通,西延路快速路主線橋通車。2018年計劃打通斷頭路29條,截至目前,已打通通義巷、八佳路、航創路等24條,在建5條,另提前打通2019年計劃完成的斷頭路2條。

進一步完善慢行交通體系。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出臺《西安市鼓勵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指導意見》《西安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運營服務規範(暫行)》《西安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服務質量考核辦法(暫行)》等文件,為我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健康有序發展奠定了基礎,規範整頓亂停放自行車18萬餘輛、暫扣8000餘輛,停放秩序明顯好轉。

解民生“九難”辦“十大實事” 大西安更幸福更安全

持續整治佔道行為。開展非法佔道(出店)經營專項整治活動1.5萬次,清理取締非法佔道經營16萬起;開展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行動,查處529萬例,其中查處不禮讓行人18萬例,違法停車52萬例。進一步優化交通組織,對灑金橋十字、曲江盤道等90多處路段、路口交通組織進行優化,區域路網通行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加快公共停車場建設,2018年計劃開工建設公共停車位1.5萬個,已開工建設公共停車位21068個。

著力打造智慧交通。整合61家單位、11197路視頻監控,建成2.5萬路視頻監控,50處智能提示系統、100處信號燈配時優化全部完成。上線運營“西安大交通發佈”微信服務平臺,提供公交實時位置查詢等服務,用戶數量近70萬;通過手機APP實現停車場和停車位的查詢功能,停車資源週轉使用率不斷提高。聯合騰訊和支付寶,共同推動“長安通虛擬卡掃碼支付”應用,並聯動小米、華為手機合作方開展NFC智能手機在線平臺的拓展,目前共上線7500輛公交車掃碼應用,實現主城區刷手機乘公交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