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海合會”的那些事兒

“海合會”的全稱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是海灣地區主要的政治經濟組織,也是阿拉伯半島各國進行信息溝通的一個重要組織。成立於1985年5月25日,總部設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關於“海合會”的那些事兒

目前“海合會”由阿聯酋、阿曼、巴林、卡塔爾、也門、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七國組成。除也門全國上下都嚼食咖特較為貧困外,其它幾乎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可謂是一個富國構成的組織。

“海合會”的成立主要是加強成員國之間一切領域內的協調、合作和一體化;加強和密切成員國人民間的聯繫、交往與合作;推動“海合會”國家發展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建立聯合項目,鼓勵私營企業間的經貿合作。

關於“海合會”的那些事兒

當然,“海合會”的成立,與它們有許多相同之處是分不開的。它們文化、宗教和民族都有重要關係;它們都是阿拉伯民族為主的國家,除了也門,都是君主國;它們都是穆斯林,都在石油輸出上影響著世界。

“海合會”還是比較給力的,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經濟上經常互動,對穆斯林世界的一些兄弟國家予以大力幫助。像北非的摩洛哥、約旦、埃及和巴基斯坦,海合會的支持都是有力的。約旦去年面臨的鉅額債務危機時,海合會出以援手,“海合會”在地區事務上的作用是明顯的。

關於“海合會”的那些事兒

其實,任何國際組織的成立都逃不出兩條:一是為了抱團求生存,二是為了抱團求發展。“海合會”也是一樣。“海合會”成立時,伊朗在1979年已經推翻了巴列維王朝,正值伊朗大力輸出伊朗式革命之時。而在伊拉克、敘利亞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先後多次爆發了反對王室的軍事政變,這讓阿拉伯半島的君主制國家感受到了威脅,也極度警惕。當時美國代表的西方勢力對於海灣國家的反以立場也不明確,東面的傳統盟友巴基斯坦受到印度的威脅。北方的薩達姆伊拉克政府也不是可靠的夥伴。如此背景,為了求生存求發展,他們決定抱團取暖。

關於“海合會”的那些事兒

“海合會”成立後的作用不容小覷。尤其是海灣戰爭中,支持以美國為首多國部隊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保住了科威特。在巴林問題上,如果不是海合會的支持,人口占少數的巴林埃米爾很可能在伊朗勢力的支持下被國內的什葉派推翻。2011年發生阿拉伯國家的一系列動亂,使海合會更加密切,他們同步支持了埃及塞西政權和敘利亞反對派。

關於“海合會”的那些事兒

2017年發生的“卡塔爾斷交事件”,導致了卡塔爾退出海合會。這是海合會的一次分裂,但實際上海合會仍然緊緊抱在一起。當然,這與沙特王國的核心影響力是分不開的。沙特在阿拉伯半島上人口多,實力強,並擁有兩處聖地,自然成為海合會的主心骨和主導者。

當前,海合會的地位和影響力在增強,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美國也要給海合會三分薄面,也離不開海合會的支持。海合會雖然在卡塔爾離開後給人分裂的感覺,其實他們一直是一條船上的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