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甩鍋給老師?父母自己先來一棒!

晴晴媽從不覺得自己對孩子做的有什麼不夠。每天她把晴晴送到託兒所,傍晚再把晴晴接回家。晴晴要買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晴晴媽從來都是爽快答應。不說模範媽媽吧,晴晴媽覺得自己至少是盡責的。她這麼圍著孩子轉,自己甚至有點兒同情自己。

不好意思,也許,這只是讓自己看起來盡責的一點心理安慰。很多父母,都有著和晴晴媽一樣的自我同情情結。

那麼,教育孩子,到底是誰的事?

這個問題,對於中國人來說,似乎根本不是問題,不同家庭有不同答案,有說是幼兒園和學校的,有的說是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的,也有說是父母自己的,也有說,不用管,一切順乎自然好了。

標準答案:最好的課堂是家庭,最好的教師是父母。

這不回答了嗎?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

又想甩鍋給老師?父母自己先來一棒!

可是,就像晴晴媽,現在的很多父母最多是星期天陪孩子玩一玩,或者捨得拿出錢來給孩子多報幾個班。對孩子不吝嗇,捨得買好吃的,買好衣服,報各種昂貴的班,然後,安住了自己的心,任由孩子去發展。

把花錢當教育,把送託當教育,把報班當教育。教育什麼時候變成了用錢可以達成的買賣?

做父母的,就要正氣昂揚地建立家裡的教育秩序和行為準則。要為兒女們想明白、搞明白:在幼兒園那裡孩子收益了什麼?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裡收益了什麼?我們應該給他什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習相遠就是社會生活和學習的積累使人拉開了差距。所以,父母永遠是第一責任人,這是跑不掉的,兒女將來不成才,不成器,你誰也別怪,就怪自己。

有的父母說,我有錢,但沒時間。請千萬別這樣說,太傲慢了,教育子女需要錢,但僅僅是錢嗎?錢能買來孩子的道德、智慧、善良、正義,以及各種能力嗎?

如果硬要給孩子確定一個起跑線,這個起跑線一定是父母,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當然,說的是“最好”,但也並不是唯一。因為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1—3歲孩子接受專業的早教很迫切。家庭的教育最重要,但不一定最專業,比起讓孩子參加這樣那樣的早教班,家長更需要系統學習。從線上學習最專業的早教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成為家庭教育的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