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电影:《药神》奇迹顺理成章《红海行动》夺魁皆大欢喜?

2018中国电影:《药神》奇迹顺理成章《红海行动》夺魁皆大欢喜?



作者 | 只喝茅苔的三哈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公众号同步发表,那里有更多深度好文~

今天茅苔哈突然想回首一下2018年的电影市场。

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最终收获609亿元,国产影片贡献378.97亿元,占比超六成。新增银幕9303块,总数达60079块,居世界首位。

票房同比增长7.31%,增速有所放缓,15年来首次低于10%。在宏观经济承压的大环境下,增速正在放慢。

从人均观影人次来看,北美地区人均观影次数为3.7次左右,而中国的人均观影人次只有1.1次,中国还有巨大潜力。

过去被进口大片占领的票房榜,2018年的C位属于国产。

全年有80部影片票房过亿,41部是国产;票房超5亿的影片有32部,19部是国产;过十亿的电影有16部,国产占据8席。

值得说道的是,2018年票房前五位排序:

《红海行动》36.51亿、《唐人街探案2》33.98亿、《我不是药神》31亿、《西虹市首富》25.48亿和《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23.91亿。

前四位被国产电影占领的妥妥的,称霸全球票房的复联3并没有称霸中国。

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基本摆脱过去依赖流量明星、重宣传轻质量、重面子轻里子的扭曲价值观。2018年,一些在上映之初占据排片优势的影片,却因为槽糕的口碑让观众绕道而行,最终一败涂地,比如上映三天就撤档的《阿修罗》,投资7.5亿,票房仅收获4641万。糊弄中国观众的结果,就是血本无归。

国内观众对于电影的品味和赏鉴能力已有了质的飞越,从过去的“想要看电影”,变为了“只看好电影”。

中国电影走到了拼质量、拼思想、拼人文关怀的阶段。

2018年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成功年。

《找到你》、《后来的我们》、《我不是药神》等影片得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我不是药神》的成功已经超越了票房,它在今年夏天引发了全社会对医保改革和抗癌药降价的大讨论,切中了当今中国医疗体系的痛点,为有话要说的人们创造了一个舆论风口,间接地助推了中国医疗改革进程。

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与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工作切身相关,他们的想法一直无人倾听,他们的情感一直无处释放,他们对一部能道出他们心声的优秀电影作品求之若渴。

若说《我不是药神》的成功是奇迹,那么这是一个顺理成章、虚位以待的奇迹。

2018中国电影:《药神》奇迹顺理成章《红海行动》夺魁皆大欢喜?


2018年,主旋律价值和商业价值完美融合。

继《战狼2》之后,电影《红海行动》也完美的融合了国家意志和商业价值。该片借鉴好莱坞成功样本,重点聚焦人物个性塑造,让观众爱上剧中人物,沉浸在剧情的跌宕中,使得本有矛盾、无法两全的两个价值观完美融合。

对人民“寓教于乐”,政府高兴;收获观众的口碑和票房认可,主创和资本高兴;能沉浸在壮烈、紧张、刺激的剧情中,看到国家军事实力增强、国家国际话语权增强,而且没有传统爱国题材电影的刻板和压力,观众高兴。

最终,皆大欢喜,造就了年度票房冠军。

有人说2018年属于文艺片。

2018年中国文艺片的数量有了明显上升,《江湖儿女》、《无问西东》、《暴裂无声》、《狗十三》是其中的代表。

元旦档跨年夜上映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喊着“一吻跨年”的口号,却收获了部分观众“一脸懵逼”的评价。

文艺片往往都是如此,口碑一般都是两极分化,有人看得津津有味,感觉很有艺术感,有人表示一头雾水,理解不了电影在讲什么。

偏文艺的豆瓣评分是6.8,评论席上黑白分明,“护法”的文艺青年与“上当”的普通观众针锋相对,战鼓聒噪,互不相让。

更偏大众的猫眼评分则是2.6分。有人说,猫眼上给这么低,就是“犯了众怒”。

根据茅苔哈身边朋友的真实情况,爱看文艺电影的一般都是个人生活很惬意,平常看了很多电影,电影品味很高的人,(起码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看起电影来挑剔的头头是道。而能拍文艺电影的人,那自然也是特立独行、潇洒肆意、不在乎外界看法的人。

这样的两拨人要相互认同,彼此产生心灵的火花,您想想这是件容易事吗?

2018中国电影:《药神》奇迹顺理成章《红海行动》夺魁皆大欢喜?


2018年是青年导演集中崛起的一年。

文牧野34岁,作品《我不是药神》苏伦34岁,作品《超时空同居》
忻钰坤35岁,作品《暴裂无声》韩延36岁,作品《动物世界》

冯小刚35岁时拍的《北京人在纽约》,张艺谋拍《红高粱》时37岁,陈凯歌的《黄土地》是32岁时的作品。

在光影的世界里,必将有更多高峰出现,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已经开始他们的表演了。

期待2019年能看到更多国产良心作品,并成功走向世界,今天就写到这了,晚安诸位~

公众号同步发表,那里有更多好文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