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故事——閻錫山鎮壓“乾草會”與“天門會”

長治故事——閻錫山鎮壓“乾草會”與“天門會”

明清時期晚清民國時代

資料來自《三晉史話·長治卷》

1911年11月初,武昌首義和太原起義的消息傳到各縣府,對於苦難中的人民產生了巨大影響。時值完糧季節,由於地方政事廢弛,軍閥官僚與士紳相勾結把持各地政權,捐稅有增無減,各縣怨聲載道,危機四伏,激起農民的抗捐鬥爭,上黨地區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火燒劣紳的自發反封建反壓迫的鬥爭,人們手持乾草一東,聚眾燒燬官術和劣伸房屋,史稱“乾草會運動”。

11月上句,高平縣街上出現歷數本縣豪紳罪狀的無名揭帖,接著東鄉開始傳遞號召眾聚會火燒豪紳的雞毛傳單。11月12日,攜帶乾草的東鄉等四個多農民2000餘人,燒開高平縣城門,蜂擁人城,先搞毀巡警局,焚燒高等學校,然後彙集於縣署門前示威,強烈要求免糧免稅。知縣朱土俊被迫出示了免糧免稅的告示。數日內,高平全縣被幹草會焚燒的劣紳達四五十戶。乾草會烈火自高平縣開端,勢如嫌原,向北迅速延。不過半月,“乾草會運動”在長治、長子、壺關、襄垣等縣都如火如茶地開展起來。長治縣乾草會運動歷時半月之久,燒燬劣紳房屋一百多家。沁縣參加暴動者達數萬之眾,燒燬城鄉四十八家房屋。聲勢之大,一時動省內外。

在乾草會運動打擊下,清廷在上黨地區的統治政權進一步瓦解。1911年12月底,孫宗武等人和平光復上黨地區,但政權仍在地方豪紳手中。1912年初,代行知府職權的上黨地區八縣參議會產生,清代遺老劉祖堯等劣紳搖身一變成為參議會的參事。新政權組成後,豪紳立即向參加乾草會運動的農民群眾反撲過來。2月,各縣官更在地方豪紳驅使下,對乾草會運動的首領和積極分子大肆搜捕,乾草會運動的首領和積極分子除少數人聞風潛逃外,大多數人被抓捕。不久,閻錫山派楊沛霖擔任潞、澤、遼、沁鎮守使。同年夏天,楊沛霖親自指揮士兵鎮壓乾草會運動。長治縣乾草會運動的首領陳雙馬、馮丙演、蘇小興、趙鐵忠等五人被斬首示眾。其餘被捕人員,有的被判徒刑,有的被罰款保釋。而楊沛霖對被燒劣紳卻大加賙濟,每家每人髮結倉谷五石,並在各村勒索木材重新為劣紳修建房屋。

長治故事——閻錫山鎮壓“乾草會”與“天門會”

閻錫山畫像

1923年,以貧苦農民郭官林、韓欲明為領袖的天門大會(簡稱天門會)在河南林縣東油村秘密成立。經過3年的隱蔽活動,1926年4月在總團師韓欲明領導下,公開豎起大旗,舉行武裝起義。天門會農民起義武裝,抗捐抗稅,深受貧苦農民擁護,會眾迅速發展至豫、晉兩省的23個縣,達30多萬人。1927年春,當北伐軍入豫同奉軍作戰之時,天門會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幫助下,高舉反奉旗幟、響應革命軍,英勇戰鬥,在總團師韓欲明的統一指揮下,在冀南和豫北接連同奉軍展開3次大戰,三戰三捷,阻擋了奉軍南下。同時,天門會同紅槍會、農民協會配合,襲擾奉軍後方,切斷交通,阻止車運,攻佔縣城,奪取政權。天門會武裝先後佔領林縣、輝縣、涉縣、武安、滑縣等縣城,聲勢浩大。1927年秋,河南林縣天門會部分會員進入長治縣境內,先後在東火天子嶺、蔭城、太義掌、八義子山等地設點聚眾,發展會友。是年農曆八月十三日,閻錫山派陸軍第八師張會詔率大軍星夜由太原趕赴長治,圍剿天門會各點。次日,天子嶺戰,錫山部於梁家莊河射炮數十發,掩護步兵衝向山頂,西莊的孤松山壇點會友千餘人與晉軍展開肉搏,激戰一小時晉軍死亡320餘人,天門會會友死亡80餘人,其中僅東火村就有50餘人被殺。同日,晉軍大炮遍佈於八義溝灣河,面對鷂子山天門會壇點發炮一小時,掩護官兵至鷂子山。在激戰中,天門會會友200餘人被槍殺于山下炮掌溝。天門會損傷慘重,隨即撤出縣境向南發展。

在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天門會仍堅持反軍閥、反豪紳的鬥爭,先後遭到龐炳勳、閻錫山等軍閥的同。天門會農民武裝依託太行山的險要地勢和人民群眾的支持,三起三落,堅持戰鬥達10年之久,終在國民黨軍隊的鎮壓下,慘遭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