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食品添加劑”嗎?無需談“添加劑”色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不容忽視,很多人談“添加劑”色變,期待很多老百姓對“食品添加劑”有誤解,其實有些添加劑並沒有對身體有害,有一些傳言也是子虛烏有,我們不需要談之色變。

你真的瞭解“食品添加劑”嗎?無需談“添加劑”色變


那麼,到底什麼是“食品添加劑”?專家口中的“非法添加物”又是何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又有哪些?是否會危害健康?今天我們就和食品領域的專家一同揭開食品添加劑的神秘面紗。

“非法添加物” ,這是一口扣在食品添加劑頭上的黑鍋

如果你因為三聚氰胺大跌過眼鏡,如果你被蘇丹紅顛覆過認知,並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姿勢談“添”色變,小編不得不說,這是扣在添加劑頭上的黑鍋。

殊不知,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吊白塊等許多食品安全事故“肇事者”,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非法添加物”。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食品安全博士鍾凱解釋道: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存在危害,它們本就不屬於可添加至食品的物質,不在國標允許的範圍內,根本不允許被用於食品生產和加工,這與允許按規定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本質區別。

談起食品添加劑,75後鍾凱博士分享了那一代人的共同經歷。

“記得小時候的醬油都是要拿空瓶去打的,醬油打回來一段時間後,醬油會散發出一股類似油垢發黴的哈喇味,非常難聞。”鍾凱博士解釋說,所謂“哈喇味”其實就是油氧化了,而哈喇味之所以跟我們漸行漸遠,是因為現代的各種食用油裡面都放了防腐劑、抗氧化劑等物質,這些添加劑能延緩和抑制油脂變質。

鍾凱博士說,添加劑的使用,正是現在的人能跨地域甚至跨時間享受美食的重要原因。然而即便已經“坐享其成”很多年,我們卻並不十分了解這些物質。像是我們知道滷水點豆腐中的“滷”,其主要成分“氯化鎂”就屬於食品添加劑中的凝固劑。

你真的瞭解“食品添加劑”嗎?無需談“添加劑”色變


製作豆腐所用的凝固劑增添了豆腐的美味。

按照我國《食品安全法》等規定:所謂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和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1] 據悉,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共有23類,2300餘種 [2],包括抗結劑、氧化劑、膨鬆劑、著色劑、增味劑、防腐劑、甜味劑、香料等 [3]。鍾凱介紹,法律之所以規定食品添加劑在一定合理範圍內使用是合法的,某種程度也是因為它們在一定場景有使用的必要。

你真的瞭解“食品添加劑”嗎?無需談“添加劑”色變


在很多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是必要的。

據悉,我國在食品添加劑使用方面,已出臺多種法律法規,切實保證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如針對食品添加劑的法律法規:《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衛生部食品添加劑申報與受理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又如2015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都為消費者的飲食安全保駕護航。在事實面前,我們對食品添加劑的誤會終將隨著我們對它理解的加深而日益消除。

我們在正確瞭解食品添加劑的同時,也要注意均衡營養。儘量選擇多樣食物,購買食品也要通過正確渠道,還要養成閱讀標籤標識的好習慣, 真正做到懂科學“慧”生活,也要做到不造謠,不謠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