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的旅行“故事”

布達拉宮的旅行“故事”

“布達拉”是梵語,又譯作“普陀”,原指觀音菩薩之居所。布達拉宮也是所有朝聖者心中的聖地!

據史書記載:

公元七世紀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贊普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始建布達拉宮為王宮。當時修建的整個宮堡規模宏大,外有三道城牆,內有千座宮室。

當時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就是這個人)在此劃分行政區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號令群臣,施政全蕃,由此布達拉宮成為吐蕃王朝統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顯赫。

後毀於天災人禍,再到後來,五世達賴喇嘛主持重建了布達拉宮,十三世達賴喇嘛增減了東日光殿和布達拉宮山腳下的部分附屬建築。經過1300多年的歷史,成為名副其實的文物瑰寶,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注,被譽為“世界屋脊的明珠”。

由於白宮和紅宮布達拉宮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氣勢雄偉,是西藏地區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宮堡式建築群,被譽為世界十大土建築之

布達拉宮的旅行“故事”

布達拉宮西南側的藥王山觀景臺(可拍攝側面全景和日出)

我第一次接觸到布達拉宮是因為50 人民幣

據說:當時為了製作第五套人民幣50元券的布達拉宮,上海印鈔造幣廠的兩位高級美工來到拉薩考察。他們尋找很久,最終在一個水廠的廠房頂上找到“最佳角度”。他們先在這裡拍照片、畫素描圖,經過反覆修改和雕琢,最終設計出人民幣50

布達拉宮的旅行“故事”

布達拉宮廣場(可拍攝正面全景)

布達拉宮的旅行“故事”

宗角祿康公園的人工湖湖畔(可拍攝倒影)

八廓街

在拉薩,乃至整個西藏,“帕廓”是最古老的轉經道,同時也是最具風情的商業街,最有魅力的文化街。——“帕廓”也被稱為“八廓”,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八廓街

布達拉宮的旅行“故事”

在藏語中,“帕”是中間的意思,“廓”是轉的意思,合在一起的“帕廓”意為中間的轉經道,因其大於大昭寺內的轉經道迴廊“囊廓”,而小於繞著拉薩老城區的“林廓”轉經道而得名

布達拉宮的旅行“故事”

後來大昭寺建成後,因寺內供奉有釋迦牟尼的等身佛像,而引來眾多信眾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朝拜,大昭寺周邊的八廓也就成了信眾們借宿、購買生活必需品的聚集之地,隨之大量民房、店鋪、旅館和手工作坊等逐漸湧現出來。

大昭寺

大昭寺,藏語為“覺康”,又名“祖拉康”,是藏傳佛教信徒朝聖的終點,在他們的心中,大昭寺之神聖,並不遜於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的旅行“故事”

溫馨提示:

進大昭寺參觀,一定要按照藏傳佛教習慣順時針前進。

藏傳佛教寺廟都不允許拍照,如果一定要拍,可以找寺廟管理處購買拍照許可,費用90元。

在藏區寺廟捐助香火錢,如果身上沒有零錢,可以投入大鈔後再找零回來。

.在大昭寺二樓露臺上可遠觀布達拉宮,拍照超讚

八廓街

八廓街又叫八角街,地屬西藏拉薩。

布達拉宮的旅行“故事”

八廓街,指圍繞大昭寺而建的一片居民地,是一個由許多四通八達的小巷組成的居民區。

布達拉宮的旅行“故事”

八廓街最繁華處為緊挨大昭寺的環形轉經道,隨著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傳佛教認為,以大昭寺為中心順時針繞行為“轉經”,表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釋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由此成為拉薩三大轉經道之一

——剩下的旅行故事和風景,留給你......


哪怕旅行之後

依舊上班

依舊吵鬧

依舊心煩

可是我們對世界有了新的看法

所以請計劃著去旅行吧!


我是陳尛,同時,我也是一名旅行愛好者,我希望能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希望你們通過旅行計劃書 ,相識相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