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過招,取勝關鍵就靠這三點

婆媳關係怎麼才能處得好,是個接近無解的千古難題。但是還是有些關鍵做法能促進關係向良好目標發展滴。且聽家庭君給你的三個小建議。

一、“一碗湯”的距離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婆媳關係第一大黃金法則必須是:

不要住在一起!

不要住在一起!

不要住在一起!

兩代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看問題想問題的方式不一樣,消費習慣不一樣,還有對第三代的教育理念不一樣,住在一起難免會有小摩擦,日積月累成了大矛盾。在一些本來就是婆婆包攬家裡一切的家庭,如果發生意見衝突,在深層上看,婆婆會覺得失去了自己在家庭的權威性。

小凡和丈夫結婚後一直都是小兩口過,但有了小孩後,婆婆和公公就搬過來住了。從此她就天天感嘆:“嫁給一個人,真的是嫁給對方的家庭啊。”

“婆婆是“慈禧太后型”,事無大小什麼都管,有什麼意見分歧一定要她說了算。“生活習慣不一樣我都默默忍了,我帶自己的孩子還對我各種要求,又怪我照顧不好他兒子,真是受不了啊!”

以前分開住時,小凡不覺得婆媳間相處有問題,甚至新婚時還慶幸自己有個好婆婆,也許那會兒只是時間和空間阻隔了矛盾和衝突,緩和了情緒,給彼此一個緩衝的空間。

婆媳過招,取勝關鍵就靠這三點

公公婆婆和小兩口最佳的距離就是“一碗湯的距離”。燉個雞湯,端到孩子家時剛好能喝,近了太燙,遠了太涼。“一碗湯”的距離,兩家人可以互相照顧,又不至於相互打擾。

韋晴對此深有體會,“一碗湯的距離讓我常常感到自己是如此幸福。”

“我家和婆婆家五六百米的距離,不緊不慢走要七八分鐘。婆婆總會在我下班必經的巷口等我,有時候手裡提著一兜她親自做的熱氣騰騰的烙餅,有時候是一袋她自己剁餡包的餃子,等我走到面前便叫住我,往我懷裡一塞,囑咐我要及時吃。

有時婆婆什麼也不帶,只是坐在路邊的超市門口。我見了問有什麼事?婆婆說:沒什麼事兒,到處轉轉。我知道婆婆一定是想找人說說話了,於是就坐在長椅上和婆婆拉起了家常,說得婆婆開懷大笑,兩人才依依惜別。”

其實,“一碗湯”的距離,還表現在心理的距離上,比如相互的經濟獨立。

調查顯示,結婚、買房、裝修、帶娃,年輕夫妻在這四件大事上的不獨立,是婆媳矛盾爆發的根本原因。

現在城市生活成本高,成家需要的費用,很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這時候父母在經濟上的支助,往往為日後的矛盾買下伏筆。比如,房子是公公婆婆掏錢買的,日後他們想常來小住,小兩口也只能熱烈歡迎。如果生娃後還需要老人幫忙帶娃,那麼長輩不可避免想獲得話語權。這和“你享了不該享的福,就要承受不該吃的苦”一樣——經濟上的壓力指望別人解決了,精神上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婆媳過招,取勝關鍵就靠這三點

二、別把婆婆當親媽

別拿婆婆不當媽,可是也別把婆婆當親媽。

對自己的親媽可以撒嬌,可以發脾氣,可以提不同意見,可以為所欲為。和婆婆媽這樣,你試試。

“一樣是叫媽,可婆婆和自己的親媽完全不一樣!自己的媽真心疼你,為你著想,急了可以跟她嚷;婆婆就不一樣了,她是挑剔你、擠對你。前年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事我倆聲大了幾句,到現在還彆扭著。婆媳如母女,大概就是童話裡騙人的話吧。”靈靈對自己的婆婆非常失望。

我們何以在婆媳關係問題上有這麼多的糾纏?

這可能就是源於大部分人對婆媳關係抱有“親如母女”的不恰當的期待。

不能把婆媳關係與真正的母女關係相提並論。“母親和女兒的情感聯結是切不斷的,她們之間可以相互攻擊,關係的容納度也很高,但婆媳之間則沒有這種情感聯結,容納度也同樣沒有。”聽聽吧心理專家這樣分析。

婆媳間沒有天然的愛,要求沒有血緣關係、又從沒有在一起生活過的兩個女人相愛,註定會失望的。

辛芮和婆婆處的不錯,她對向她取經的姐妹面授機宜:“你和她本來就沒有血緣關係,組成一家人,是緣分。你不把她當親媽,就沒了那麼多的不滿和抱怨。與其想當親的又沒當好親的,不如沒想當親的又處成了像親的。說白了就是當朋友相處吧,以誠相待。”

Susan有一個聰明的婆婆。

“平時我和婆婆也是相談尚歡,但我婆婆從來不旁敲側擊打聽我們夫婦的私事兒,偶爾到我們家小住,進房間一定先敲門,想替我們打掃衛生也會先詢問。我們住得不遠,我們家鑰匙她也有,但每次來之前無論我們在不在家都會打電話打聲招呼。

婆婆經常給別人這樣介紹我,這是我的女兒兼兒媳。但好多事情上,明顯她對她女兒更好些,比如青島親戚來帶的螃蟹,她給女兒的幾隻就比給我們的個頭大。哈哈人之常情嘛,婆婆能想著我,我已經很知足了。”

在婆媳關係上,一定要用耐心和智慧來處理。不要走得太近,也不必過於疏遠,相敬如賓但不強求發展到過分親密,沒那麼多期望和要求,自然就沒那麼多抱怨和不平。

時刻記得,婆婆就是婆婆,千萬別把她當成親媽對待。不然,你一定做不了好媳婦。

婆媳過招,取勝關鍵就靠這三點

三、老公請站出來

婆媳關係並不是婆婆和媳婦兩個人的關係,而是比三角戀更復雜的三角關係。三角戀中,總有一個是不被愛的,而且最終會有一人退出,所以相對簡單多了。但在婆媳關係中,兩個女人都是被愛的,哪個女人都不能退出,而且還應該和諧相處。

婆婆媳婦共愛著一個男人,於是婆媳之戰中,丈夫往往受盡夾板氣。母親和妻子,都想這個男人在態度上偏向和支持自己,讓男人很為難甚至很痛苦。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很多老公們似乎都有這種觀念,並且喜歡將這句話掛在嘴邊,以示他們對父母的尊崇和順孝。老婆受了老媽的委屈,明知老媽有錯,卻只敢對老婆說:她再不對也是我媽,你就多忍忍吧!於是老婆們一腔怨氣無處渲瀉,只得暗自傷心垂淚。

女人結婚後,進入陌生的另一個家庭,難免會有手足無措的時候,也會有種防禦意識,在這個家庭裡,只有老公是她最親近的人。丈夫應該幫助妻子儘快融入自己的家庭。所以,當發生爭執時,作為丈夫,不要以尊重體諒老人的名義一味讓妻子忍讓。

有調查顯示,當發生婆媳衝突時,51%的丈夫選擇什麼都不說,38%的丈夫是指責老婆的,只有11%左右的丈夫表示如果老媽錯了,會站在老婆一方。

這說明婆媳矛盾發生時,很多丈夫並不願意去解決。而選擇有所行動的丈夫中,往往會站到母親一邊,即使內心裡覺得是母親的錯。

其實如果是聰明的男人,這時請自己站出來跟父母“抗爭”,一定不要讓自己的老婆做惡人,直接造成兩個女人短兵相接。你老婆和你父母吵一次架,你父母可能會記一輩子仇,婆媳關係也基本沒有修復的可能性了。而和父母爭論的是你,可能你的父母會傷心會罵你是“娶了媳婦忘了娘”,但沒有父母會跟自己的孩子記仇,你們爭過之後,你還是他們心愛的兒子,他們還是你深愛的父母。

聰明的老公還會將做好人的機會讓給老婆,比如買東西孝敬父母,或者能討父母歡心的事,都讓老婆出面,自己閃一邊。即使是自己做的,也會告訴父母是老婆的心意,大部分做公婆的會覺得媳婦明事理,沒有道理不喜歡媳婦,但對你的愛卻不會減少分毫。

婆媳過招,取勝關鍵就靠這三點

心理學家指出:“健康的母子關係是健康的婆媳關係的基礎。在母親和兒子之間,就應完成重要的分離。”面對婆媳問題站隊,男人們要弄清楚兩個女人對他的愛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愛,一種是親情,一種是愛情,它們並不是對立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方程式,潛意識裡以為自己的愛給了一方,另一方便會吃醋。

作者六六在暢銷婆媳大戰主題小說中說:“男人如果是一張優質的雙面膠,就能把母親和妻子粘得舒舒服服,小家庭中人也能各安其所。”

成為雙面膠或許太難了,但是做好和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的溝通工作,多主動站出來說話和主持大局,就已經是婆媳關係最好的調和劑了。

有一副古聯說得好:

“女無不愛,媳無不憎,勸天下家婆減三分愛女之心而愛媳;妻何以順,親何以逆,願爾輩人等將一點戀母之意以順婆。”

這樣把七分寬容與三分理解加在婆媳關係上定會創造出一個主寵滿渥、溫馨和美的家庭。

婆媳過招,取勝關鍵就靠這三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