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种被吹上天却没什么用的养生“神器”,你还在吃吗?

如今,各种保健“神器”层出不穷,功效也是吹到都快上天与太阳肩并肩了。

而有好多人往往被某一夸大功效给忽悠,结果吃了一大堆却不见效果。

下面,小编就来为你科普一些在民间被吹上天但是没什么效果的食物,不要再上当了哦~

 

这7种被吹上天却没什么用的养生“神器”,你还在吃吗?

No.1 有机食品——大多是心理安慰

误区:

每次逛超市,总有个漂亮小姐姐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似乎很健康还不失高大上,再加上包装上的“天然无农药”,买买买的冲动真的是十足。但其实,“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同样都是食物,大部分有机食品的营养成分并不会比同种类的普通食品高出太多,此外,

有机食品会有天然毒素等各种风险。因此有机食品并不一定更安全。

No.2 高钙奶——“有多少”和“能吸收多少”是两回事

 误区: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目前大部分的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

高钙奶中额外添加的钙,大多是碳酸钙或乳酸钙,和牛奶中本身的钙相比,吸收率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其实,牛奶本身的钙就已经足够多,吸收率也好。每天喝2杯奶,再加上蔬菜豆制品,就可以满足每天的钙需求,并不用特意喝“高钙奶”。

No.3 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误区: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民间存在的很多所谓的解酒药都是保健品或者食品,能否起到解酒作用,并没有确切的循证证据。

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这7种被吹上天却没什么用的养生“神器”,你还在吃吗?

 No.4 儿童酱油——大多是噱头

误区:

儿童酱油的广告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

 实际上:

超市里能见到的各种儿童酱油配料也并无特殊之处,基本上都是水、大豆、小麦、食用盐、白砂糖、食品添加剂等等,就算宣称加入了各种什么苹果汁、酸味料等等,也都只是为了调味而已。

此外,1岁以下的宝宝不需要盐,也不需要酱油!婴幼儿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添加盐或酱油调味,正常饮食中已经含有足够的钠可满足生理需求。过早添加咸味,会增加成人期高血压风险。

No.5 初生蛋——珍贵≠更营养

误区

:初生蛋,又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

“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第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

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这7种被吹上天却没什么用的养生“神器”,你还在吃吗?

 No.6 红糖——只是糖

误区: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于是,红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东方巧克力”,有美容养生作用。

实际上:

红糖的原料是甘蔗,红糖 95% 以上的成分为蔗糖,另外还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除了补充能量,并无其他特殊的功效。热饮可以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可能有助于缓解痛经,但效果不确切。

总之,铁在内的矿物质的含量非常少,靠红糖补血是不靠谱的。

 No.7 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误区:

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最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

黑枸杞的成分与红枸杞的绝大部分成分一致,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