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現在和美國賽跑,到了提槍跨馬上戰場的時候


任正非:現在和美國賽跑,到了提槍跨馬上戰場的時候


在國內企業家中,任正非以不接受媒體採訪、不上電視、不上市而聞名。任正非給出的解釋是:華為不是上市企業,沒有義務來滿足外界的好奇心。華為能走到今天,並超越一些西方巨頭,成為一傢俱競爭力的國際公司,就是因為華為總是“謀定而圖遠”,以 10 年為目標來規劃公司的未來,而不像其他業界同行,總是被資本市場的短期波動牽著鼻子走。正像任正非自己說的,資本是最沒有溫度的動物,也是最沒有耐心的魔獸。

在華為內部2018年IRB戰略務虛研討會上,華為總裁任正非說:“投降沒有出路,從來亡國奴就是任人蹂躪。華為整個公司嗷嗷叫,不怕誰。我們有能力自己站起來,不做亡國奴。”

在會上,任正非要求做好三個戰略準備:一是重視體驗,以商業需求曲線和技術生長曲線疊加的最大值作為戰略目標,視頻技術將遠遠超過人眼需求,是一個戰略城牆口;二是每條戰線要收縮一些邊緣性投資,在關鍵領域加大投資,避免生命線被卡住;三是現在和美國賽跑,到了提槍跨馬上戰場的時候,現在美國排外會有一大批科學家離開,我們要改變用人的格局和機制,敞開心胸,容納人才,“他們想在哪,我們就安置在哪”。

尤其是第三點,任正非講的非常精彩:現在我們和美國賽跑,到了提槍跨馬上戰場的時候,一定要把英雄選出來,沒有英雄就沒有未來,英雄犯錯了就下去,改了再上來。我們一定要改變用人的格局和機制。我們要敢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我們的唯一武器是團結,唯一的戰術是開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一次人才大遷移,是300萬猶太人從蘇聯遷移到以色列,促進了以色列的高科技發展;現在美國這麼排外,又有一大批科學家也會離開美國,好在我們在世界各國都有科研中心,他們想在哪,我們就可以安置在哪。要敢擁抱這第二次人才大轉移,我們又有錢,又有平臺,為什麼不能,為什麼要錯過天賜良機?我們才能獲得對未來結構性、思維性的突破。小家子氣是交不到朋友、學不到東西的。

我們一方面要在內部識別合適的人做合適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對優秀的人給予肯定,不要論資排輩。我們在硬件領域好一點,在軟件領域更要講質量管理,寧可讓考核罵,也不要在用戶側體驗不好。軟件在華為為什麼不成功,要考慮人力資源機制,不能完全怪員工。

我們公司整體情況是好的,整個公司嗷嗷叫,不怕誰。我們有能力自己站起來,不做亡國奴。大家要不斷研究,加強國際交流,不斷開放思想。我們只有敢於敞開心胸,容納人才,我們才有未來!

以上是任正非的最新講話,講的確實具有前瞻性。作為中國最大的芯片開發商之一,華為近兩年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近期,華為在IFA展會上正式推出麒麟980芯片,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枚商用的7nm芯片。隨著華為在芯片領域不斷突破,其未來與相關方合作也有了更多機會。


任正非:現在和美國賽跑,到了提槍跨馬上戰場的時候


華為踏踏實實做芯片,是任正非堅持的長期戰略。為了7nm製程的研發,華為投資遠遠超過了3億美元。華為為什麼堅持投入巨資做芯片?向松祚先生曾經專門請教過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先生,他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我們和德國、日本的差距非常巨大,所以任正非先生講,我們和歐美、日本的差距是三個字,叫高精尖。我們今天生產手機也好,生產汽車也好,生產幾乎所有的東西,很多最尖端的設備我們沒有,最根本性最尖端的材料沒有,最尖端的工藝我們沒有。

任正非還有一個著名的城牆突破理論。過去,我們在電視劇也好,還是真實的戰爭也好,攻打城池的時候,都是一窩蜂向上衝,兵力是橫向佈置的。但有一個開國元帥,領兵攻打城市,兵力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全部兵力縱向配置。集中兵力突破一點,然後不斷延伸,再向外擴展。對這種戰術,任正非非常欣賞,並深得要領,在企業內部也大力推廣。


任正非:現在和美國賽跑,到了提槍跨馬上戰場的時候


因此,任正非說,華為還是要踏踏實實繼續做學問,過去的三十年,我們從幾十人對準一個“城牆口”衝鋒,到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到十八萬人,都是對準同一個“城牆口”衝鋒,攻打這個“城牆口”的“炮彈”已經增加到每年已經接近150億到200億美金,全世界很少有上市公司敢於像我們這樣對同一個“城牆口”進行投入,要相信我們領導行業的能力。我們有的研究所已經在單點上突破,領先世界了,要繼續在單點上的突破的基礎上,在同方向上多點突破,並逐步橫向拉通,在未來三、五年內,我們是有信心保持競爭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