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拒绝投降,逃到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拒绝投降,逃到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爽信司马终不疑,三族尽毁方知恨。曹爽字昭伯,曹魏宗亲,大司马曹真的长子,世袭其父爵位,三国后期魏国权臣。曹爽因是曹魏宗亲,自幼便经常出入宫廷,并且谨慎警惕,后来被任命为武将军。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病逝,司马懿和曹爽成为托孤辅政大臣,共同辅佐曹芳。然而随着曹爽权势增大,其野心也随之膨胀,为了排挤司马懿,曹爽表奏太后,升任懿为太傅,削夺了司马懿兵权。爽大肆发展防御,排斥、诛杀异己,独霸朝政。

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拒绝投降,逃到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正史十年(249年),司马懿乘曹爽陪同曹芳到高平陵祭祖之际,利用豢养的三千死士,发动政变,占领洛阳,并要求曹爽即可交出天子投降,懿承诺不杀曹爽,曹爽无计可施,只能投降。然而有人便有疑虑,如果曹爽不投降,而是与天子一起到许昌,号召天下诸侯擒拿司马懿,胜算有多大?笔者认为,曹爽基本没有胜算,以下做简要分析。

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拒绝投降,逃到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首先曹爽谋逆,专权独霸朝政,祸乱曹魏江山,不得人心。曹爽成为托孤大臣后,便贪图权势,恣意妄为,勾结了一大批防御,比如其兄弟曹義、曹训、曹彦,曹爽的心腹驸马何晏、邓飏、丁谧、毕范、吕胜等,排除异己,独霸朝政,为了能够扩大自己的党羽,曹爽任人唯亲,并且大肆削弱司马懿的权利,削去懿在洛阳的兵权,让夏侯琳替换郭淮孙礼。曹爽成都独霸朝政,朝中恣意妄为,百官都敢怒而不敢言。

不仅如此,曹爽还霸占民田,圈地给宗族,官员受贿,世风日下。曹爽投降后,据其防御何晏交代,曹爽等人意图谋反,几个月后,曹爽便欲自立为帝,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拒绝投降,逃到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原来司马懿先将黄门张当捉下狱中问罪。当日:“非我一人,更有何晏、邓飏、李胜毕范、丁谧等五人,同谋篡逆”。懿取了供词,却捉何晏等……

由此看来,曹爽谋逆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虽然做事紧密,但也走漏了风声,司马懿如果没有相关的证据,是不敢发动政变的。由此曹爽已经背逆了曹睿托孤的旨意,祸国乱政,百官也是看在心里。而且司马懿已经让太后下诏书,认定曹爽谋逆,人证物证俱在,曹爽就算逃到许昌,也会遭受天下人的痛骂,而司马懿依然是正义之师。

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拒绝投降,逃到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其次司马懿有太后支持,朝中更有三公和百官的支持,曹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其一曹爽如果逃到许昌和司马懿为敌,他是没有胜算的。曹爽虽然有天子,但天子年幼,不堪朝政,众人都会认为是曹爽胁迫了天子,曹爽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大家都认为或者担心他成为第二个董卓。曹爽虽然有天子,但司马懿有太后,况且太后已经下令曹爽谋逆,人证(何晏已被捉拿)物证俱在,曹爽何以反身。

况且司马懿手中还有百官,大家都拥护懿,认为他是在为大魏除害,比如太尉蒋济、尚书臣司马孚、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三公九卿等都站在司马懿这边,曹爽除了几个防御,身边并没有能臣,曹爽不一定能叫动天下诸侯,反而司马懿会得到诸侯们的响应,因此曹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拒绝投降,逃到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再次论谋略用兵,曹爽无法与司马懿相提并论。曹爽是一个野心大,没有谋略的人,其文韬武略无法和司马懿相比。无论是五丈原成功战胜诸葛亮,还是平定辽东,司马懿的战功,让曹爽乃至整个曹魏望而生畏,司马懿三朝托孤辅政大臣,战功卓著,威望极高,远非曹爽可比。再看曹爽身无尺寸之功,却位极人臣,讨伐蜀国却无功而返,徒废钱粮。

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拒绝投降,逃到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可以说在世人的心中,司马懿才是曹魏的救星,可以没有曹爽,但不能没有司马懿。而曹爽听到司马懿占领洛阳后,惊慌失措,一昼夜没有想出办法,无谋略胆识,这样的曹爽即使逃到许昌,也会被打败。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至。二人告曰:“太傅只为将军军权,不过要削去兵权,别无他意,将军可早归城中。”爽默然不语……爽掷剑于地而叹曰:“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

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拒绝投降,逃到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曹爽有野心而谋略,范桓曾劝爽谋反,而爽并不敢,而其志向竟然由皇帝,变成了富家翁,如此胆小怕事,以此看来曹爽绝非司马懿对手,即使到了许昌,也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也有人会说,曹爽手握重兵,然而都知道司马懿不打没把握的仗,他又何尝没有兵。表面上看司马懿被削去了兵权,但司马懿的旧部不会坐视不管。

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拒绝投降,逃到许昌,能否战胜司马懿

司马懿在成功抵御诸葛亮,将要会洛阳,他的很多部下前来送行,称以后有召唤,必然前往。司马懿可以令郭淮孙礼除掉长安夏侯林,振臂一呼,几十万兵照样会听从司马懿的驱使,至于带兵打仗,大家都知道的,曹爽不可能是司马懿的对手。因此曹爽即使逃到许昌,也没有胜算。

你是如何看待曹爽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