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去世後,越南人是如何保存其遺體的?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內不幸病逝,終年79歲。越南專家赴蘇聯學習保存遺體技術,為了躲避美軍轟炸水晶棺,幾經輾轉,胡志明逝世兩個多月後,越南黨中央於1969年11月29日公佈了保存其遺體的決定。其實,早在幾年前,鑑於胡志明的健康每況愈下,越南領導人就已在考慮將來如何保存他的遺體問題。但是,越南當時經濟不發達,科技條件落後,又處在抗美戰爭的環境中,無力解決這樣的高科技問題。為此,越南於1967年9月14日悄悄地向蘇聯派出了一個特殊技術專家小組。在蘇聯列寧陵墓研究院專家的熱情幫助下,越南專家經過7個月的學習、培訓,掌握了在一個人呼吸停止後最初15至20小時內的遺體保管問題,至於下一步如何進行,蘇聯專家答應屆時到河內幫助解決。

這個越南專家小組回國後,立即根據越南的氣候特點,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環境中去。1968年6月,越南正式秘密成立了一個特別技術小組,其任務就是深入研究如何在熱帶環境中保存人的遺體問題。當時,越南領導人指示說,如果胡志明主席逝世時,其陵墓尚未建成,這個特別技術小組的工作間就將成為保存胡志明遺體的地方。這就對該工作間提出了非常高的技術標準要求:必須保持攝氏16度的恆溫,上下誤差不得超過0.2度;必須保持絕對無菌;必須將溼度穩定保持在75%。當時,蘇聯領導人表示願意長期負責保存胡志明的遺體,但越南專家相信,他們比蘇聯專家更瞭解越南的環境特點,一定能把蘇聯專家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全部學到手,出色地保存好自己領袖的遺體。

胡志明去世後,越南人是如何保存其遺體的?

越南領導人為胡志明守靈

胡志明病危期間,蘇共中央派出由捷勃夫率領的專家小組及時趕到河內。胡志明逝世後,越方立即把他的遺體移交給了蘇聯專家。鑑於越南正處於戰爭環境,蘇聯專家建議將胡志明的遺體運到莫斯科進行防腐處理,但是越南領導人不同意這一方案。於是,蘇聯便將有關儀器、設備空運到越南。

為了躲避美國飛機的狂轟濫炸,越南方面最初在距離河內30公里的一個熱帶叢林中修建了一個臨時陵墓,並把胡志明的水晶棺藏在地下。不久後,越南發現美軍在距陵墓2公里的地方投下傘兵,以尋找被越南空軍擊落的飛行員,於是決定迅速將陵墓轉移到一個山洞裡,併為此專門修了一條山路。為了確保轉移工作的絕對安全,越南方面每修完一段山路,就讓運送水晶棺的裝甲車走過一段,然後立即將這段山路毀掉,再修下一段。就這樣,水晶棺被秘密保存在這個山洞裡,1975年8月29日,胡志明陵墓落成,水晶棺才被正式移入陵墓。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前後,由於形勢混亂,蘇聯有相當長的時間不能按計劃派專家到河內指導胡志明遺體的保護。面對這一情況,越南專家克服困難,想方設法同蘇聯專家取得直接聯繫,繼續爭取他們的幫助。至今,越南已培養出一批專業人才,不僅熟練掌握了蘇聯專家傳授的知識和技術,而且達到了更高的水平。可以說,越南專家已經能獨自勝任保存胡志明遺體的任務。

胡志明去世後,越南人是如何保存其遺體的?

為了使胡志明遺體保存得盡善盡美,越南專家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整容方面,他們對遺體的每根鬍鬚、每根頭髮,都精心保護,精心梳理;在做皮下注射前,對每一針從哪個方向刺入,他們都要進行仔細斟酌,務求達到最佳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